正文

第40节:第十八章 兴建灵台(2)

姜太公 作者:焦安南


姬昌知民心悦服可用,说 :"军民既有此举,就发给粮米工钱,择日破土动工。"他当众下令道:"兴建灵台,由太子姬发和上大夫散宜生督造。"

西岐军民积极行动,掘地运土,伐木造台,人尽其力,夜以继日。消息传到磻溪,姜尚听罢,精神为之一振,便想起赴周原观看一番。来到东城门,只见墙上挂着文王的告示。他驻足细读,上面写的是:

西伯姬昌示谕军民知悉:西岐之地,乃仁义之乡,无兵戈用武之扰,民安家富,讼少官清。今蒙恩赦宥归周,因见近来水旱失调,欲查本土,占验灾祥,竟无坛址。观城南有空地一处,风水甚佳,欲建一台,名叫灵台。用以占验风候阴晴,以防天灾。但恐土木工繁,有费军民役力,特定每人每日给劳务费用一钱。动工不拘时日,但随民便,愿出力做工者,上簿登名,以便发放工钱。如不愿者,悉听尊便,决不强迫出工。特谕通知。

姜尚看罢面露微笑,脱口而赞道:"真明主也。"心中便想:纣王造鹿台,耗费百姓无数血汗,有多少无辜之人毙命沟壑。所为是满足子受之私欲。而今姬昌兴建灵台,实为国家而设,于百姓有利,又日计工钱,并不强征,万民能不乐于从命?"想到这里,姜尚便不再进城,折身向城南工地走去。走出数里远,姜尚来到一个采石场,动手帮军士往车上搬石。那军士却阻拦道:"老伯不要动手。西岐敬老,侯爷有令:年满六十者,不得劳动其身。我是军士,享用侯爷的粮食、工钱,该当出力。老伯只需一旁指导即可,不必动手。"姜尚笑笑,举目四望,见民工凿石个个用心,军士运石人人出力,只好走出采石场,信步前往灵台工地。

姜尚正自前行,被两名兵丁拦住,劝道:"老伯,你没有看到地上划线吗?西岐敬老,太子有旨:工地人多,来往不便,年满六十者不得放入,以免伤其贵体。老伯只可远观,不能进入现场。"

姜尚笑笑说:"我知道。"便站下观望,只见民工运料,石匠砌台,井然有序。他看了一会儿,点头说:"侯爷有道,太子有德。如此工地,老人进去也难以插手干活。"说罢,便转身自回磻溪去。

三个月后,灵台竣工了。姬昌十分高兴,选了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率文武百官出了周原南门,观看灵台。一行人马来到台下,众人举目望去,只见灵台高耸百尺,巍峨壮观。上有阴阳八卦之势,下有龙虎风云之令,四角有一年四时之象。他们走上灵台,又见雕梁画栋,飞甍丽日,不乏金碧辉煌。西岐文武百官看罢,人人笑逐颜开,无不交口称赞道:"真不亚神力天功。"独有西伯姬昌默然不语。

散宜生趋前一步道:"灵台建成,主公为何不乐?"

姬昌说:"非是寡人不悦。此台虽好,但台下缺一池沼,有失水火相济、阴阳和谐之意。若再开凿池塘,又恐劳民伤财,故此不能释怀。"

散宜生笑了,说:"主公便请放心。灵台工程如此浩大,尚且三月完工,掘一池塘,有何难哉!"当日,散宜生传西伯姬昌旨意,动员军民在灵台下再掘一池塘,贮满清水,以应"水火相济"之意。

西岐军民纷纷转告,立即举锄扬耒,前来应召。散宜生将民工编为两队:一队南进东出,由太子姬发监工;一队北进西出,自己监工。如此可以互不干扰。众人听罢,立即七手八脚干起来。他们有的掘坑,有的运土,往来如飞。工地上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

次日,西伯姬昌前往工地视察。他站在灵台上看了又看,心中不胜喜悦。正与老臣闳夭交谈,忽见塘中民工围成了一片,久而不去。忙问:"众人为何聚而不散?"

侍卫回奏道:"禀侯爷,塘中民工掘出两具白骨。"

姬昌听了心中不安说:"下塘去。"

民工见国主走下池塘,主动让出一条行道。姬昌走到塘中,见民工正将白骨四处抛弃。

姬昌问:"民工为何抛弃白骨?"

散宜生答道:"刚才众人掘出两副白骨,询问知为无主,故此扬弃。"

姬昌闻言心中不忍,垂泪道:"岂能因我开掘池塘而暴人骨骸?快将散骨敛在一起,装入棺椁,抬往别处高坡,埋于地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