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个雨夜的感动(1)

婚恋·婚炼 作者:夏景


我有自信说我是个优秀的女人,优秀的女人在情感上的要求也会比一般的女人要多。

约访人:赵枚。

2003年国庆,我在女界精英的一次聚会上做采访时遇见了赵枚,她当时刚当上省里某厅的副厅长,听说还正在上着在职的博士。赵枚三十五岁,长得清秀干练,很有城府,但并不是那么难以接近。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我是一个不甘于平庸的女人,这一点是我很小就明确了的。我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家庭妇女,被我那个教授父亲欺骗得够呛,甚至连他在外面生的孩子都要抱回来养。我九岁的时候,第一次去云南老家见到外婆,母亲和外婆总是在说话的过程中就哭了起来。她们的哭声让我终生难忘,就那样哀哀的,似乎除了悲哀,再没有任何别的情绪了,这让我觉得特别的愤懑,为她们的麻木和不争。

从那以后,我和母亲疏远了。现在想起来的确是非常的后悔,她就我一个女儿,我却从不和她贴心。我喜欢上了强悍的、说一不二的父亲。为了让他赏识我,我学习非常努力,十六岁就以全省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大。

大学毕业,我直接上了研究生,和第一任丈夫认识就是这个时候,他比我高两级,温文尔雅,是个典型的书生。我们俩感情发展得一直很稳定,研究生一毕业我们就结婚了。

那时他在中央某部委工作,我则在大学教书。我们过了两年平静的生活,我内心不安稳的一面又出现了。我很害怕生活总是按部就班、一天天没有任何变化地进行,当时出国的人很多,我便鼓动他也出国。

他竟不愿意!因为是文科,出国也不那么容易,他开始劝说我先怀孕,他说生了孩子就会安定下来的。我不同意,我说你不出国,我就不要孩子。

我们为这事争执了有三年多,后来他妥协了。1994年他终于出去了。半年后,他提出要和我离婚。他的理由是我们性格不合,我对他干涉太多。

到了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类似于母亲的错误:把希望寄托在男人的身上。我反过来思考,要是换了我自己去争取出国,可能早就出去了。可我为什么要让他先出去呢,结果花了钱,自己却什么也没得到。

这就是女人依靠男人的结果!即使像我这样有文化、能自己养活自己的女人也不能靠男人,要做什么,就自己去做,千万别想着要依赖他们给你什么。

离婚后,我就离开北京来到了南方。

赵枚刚来南方时在某所新成立的大学工作,从北京的高校来到这里,使她显得非常的出类拔萃。第二年,她取得了一个去美国进修的名额,为期两年。

到了美国的第二天,我就给我的前夫打了个电话。

听到我的声音,他似乎很吃惊。我说我现在在美国,离他并不远,他说:“ 那你想干什么?”

我愣住了,是啊,我想干什么。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似的看了看话筒,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他倒先把电话给放了。

过了好久,我才明白过来,他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不耐烦我是因为怕我会打搅他。真没想到,在他的心目中我竟会如此不值一提。这对我的自尊心打击特别大。

一直到半年以后,我才再次见到他,是他主动找上门来的。那个时候,我正处在艰难的适应阶段,人很寂寞,语言上也不是那么顺畅,不知不觉锐气已经磨掉了很多。在教学楼的外面猛地见到他,真有种时空倒置的感觉。比起在国内时,他更白净了,身上有一种清爽的气质,和周围的环境很适宜,看来他过得不错。

那天,我们聊得很痛快。他说我没有以前那么咄咄逼人了。我想了想,好像也是,但这并不是我内心的本意,只是岁数大了,有了点城府而已。

每次赵枚讲到自己的前夫都会流露出一种很复杂的伤痛的眼神,我小心地问她,她对他是否还有所依恋,她沉默了片刻,说:“ 一直是这样。”

他是杭州人,性格也是江南人的典型性格,文气、很有条理,但也比较自私。我们从相爱到结婚,他一直在试图改变着我比较霸道的那一面,有一个阶段,我甚至被改变了,我喜欢让他来拿主意,喜欢自己小鸟依人的那一刻。但是结婚后,我变得更加现实了,我想,就是那时候起,他开始对我试图改变他感到厌烦了。

其实,说真的,天下的女人谁不希望能有一个像天一样的丈夫来依靠呢,可是生活却不允许你有这样的奢望。像我的母亲,因为没有自我而被丈夫鄙视,我觉得那是做女人最大的悲剧,甚至比受穷、受苦都要可悲。

我在这件事情上做错的是我没有彻底认清这个事实,我不应该把我的某种希望转嫁给他,这使他感受到了压迫和紧张,从而对我们的婚姻造成了伤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