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林园教你规避风险

中国股神沉思录 作者:周倩


 

有人找林园茬:“当年买入四川长虹,若按你的理论‘持有’到现在,伴随整个彩电产业的没落,投资者的损失就大了。”林园认为,这种观点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首先,人对事物的看法是逐步形成的,不是生而知之的。1996年、1997年间,林园确实是全仓买入了四川长虹。四川长虹那时确实处于高速增长阶段,那几年彩电业的毛利率都很高,长虹仅仅每股利润就有两元,那时他坚决积极参与,在一年时间内赚了三倍。后来,他觉得该股短期升幅太大,市盈率超过他可接受的范围,就坚决卖出。这种顺势而为的能力,与他的连续跟踪研究是分不开的。

尽管当时股市是大牛市,但他还是坚决地抛出了(牛市中股票是轮流上涨的)。后来,他对四川长虹跟踪发现,由于彩电行业各路诸侯争相降价竞争,其毛利率也在逐年减少,现在彩电比十年前的价格要低很多。到目前为止,也看不到彩电行业的毛利率有稳定或上升的趋势,四川长虹现在的基本面和1997年的基本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不过,一个企业基本面的变化不是在一两天内发生的。只需跟踪企业每月的财务指标,就可以防止这种风险。若企业基本面发生变化就坚决卖出,那时也有足够的时间让你跑。对企业基本面的把握,林园是靠自己双腿跑出来的。他坚信,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去探究,有些信息也不会自动出现在你面前,你要去寻找。

通过和企业的“肌肤接触”,使林园能体会企业最真实的经营情况,甚至

管理层对企业经营的“信心”以及未来经营的想法。

据林园称,他80%的时间花在公司调研上,每天晚上都要坐飞机,一个星期跑四五个地方。“我也很快不再接受媒体采访了,今后的市场变化需要我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上市公司调研。”

林园对企业的调研除了了解一些基本的财务指标之外,还包括了解从企业管理层到普通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例如,2003年度五粮液的年度股东大会上,面对众人的提问,王国春董事长说了这样的话:“我坚信,笑到最后、最欢的就是买了五粮液股票的股民。”2004年度五粮液股东大会上,王总又说:“五粮液前几年(技改)投入,从现在起,五粮液是到了摘果子的时候了。”2006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大会上,王总又说:“现在有很多国外的基金都要来谈控股五粮液的事宜,而且都是出高价购买股权,我们都谢绝了。”

林园去宝钢调研,接待他的人说:“我们公司研究投资,研究来研究去,回报都不如买宝钢的股票合算。”

林园去盐田港调研,接待他的人说:“出了我们这个‘港区’去外面投资,要赚100万都是那么难,竞争行业赚钱太难了。”

林园去江中制药调研,同送他去厂区参观的司机聊天。林园问他对他们企业有没有信心,他说:“当然有。江中制药在江西省是数一数二的好企业,我是亲眼看着江中制药怎样一步一步从一个小的校办企业成长到今天的。江中的制药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本来外国人想赚取设备维修及备件的钱,但几年下来,他们并没有赚到钱,原因是我们的人已经把他们的设备搞透了,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了,而且搞得比原装的还要好。”

林园去黄山旅游调研,他们的普通员工说:“现在看来,出了山的投资都是不好的。”

林园2001年去山东一个电力公司调研,接待他的人总是强调现在煤价都在涨,企业成本增加。林园的感觉就是他们赚钱不轻松,对企业未来赢利信心不足。

通过和这些企业员工或部门主管的接触,林园还能亲身体会一些企业经营上的变化。如2006年上半年去新兴铸管调研时,接触到一个分管产品物流的经理。林园问他:“最近,你们忙不忙?”他说:“近来我们特别忙,用户都要

中国股神

我们帮忙安排运输,同去年下半年情况完全不同。”这样林园就能从他们那里得到企业经营的信息,这是很有参考价值的。如此一来,投资的机遇和风险全明了了。

立足最坏,争取最好。股市下注之前,林园心中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

三年和一年,是林园买股票“算计”的两个时间段。三年是一个核算周期——凡是他买的股票,基本上都打算持有三年,他算的是三年的账。在他看来,其投资组合三年只增值一倍,是“最坏的结果”;而一年,则是“安全检测”周期,他的组合,一年内至少不会发生亏损。

林园有两段很精彩的话:

“我重仓的品种,都是经过三年以上跟踪的公司,都是未来三年赢利确定性强、公司经营清晰的公司。首先我会少量买入,然后对其进行实地调研,若觉得没问题就现价买入。对其经营情况,我每月都要进行跟踪,并对公司分红政策提出要求(这一点对一些价值型股票很重要)。若未来三年,每年派息率在6%以上的股票,股价是很难下跌的。”

“我选股的铁律是:①要买跟踪三年以上的企业;②选自己熟悉的行业;

③选未来三年“账好算”的企业,不买未来赢利不确定的公司。总之,不打无把握之战。所以,我脑子里装的股票总共不会超过30只。每年新增加跟踪的公司股票也就是五只左右。”

附录一 反思:造神比炒股来钱爽 

炒股有风险,把自己炒火了,赚股民的钱,则旱涝保收,又稳又爽。

在前一段时间里,杨百万成立了自己的软件公司,开发出一套技术分析软件。此外,他还总结自己的操作经验和对大盘、个股走势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出版了五六本书,其中包括他的自传《做个百万富翁:杨百万自述》。用自己写的教材,杨百万开始招收学员,做起了培训。但也正是杨百万的这些徒弟们揭开了他的秘密,原因十分简单,他们没有跟着杨师傅赚到钱。在这些徒弟眼里,杨“股神”的操作一塌糊涂,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不懂行的人。就这样,杨“股神”变成了一个“骗子”。他们除了现身说法以外,道理说的也很简单:真有本事,直接到股市拿钱就完了,还招什么徒弟呢?

正当杨百万受到广泛质疑的时候,林园这个小有成就的投资人,却开始接受采访,逐渐成了媒体和广大股民的红人,又一个“股神”走上前台。在过去的几年中,林园曾经远离A股,进入周边股市,2003年的熊市尚未退去,林园又回来了,这次林园带来了价值投资的理念。在2006年、2007年大牛市中,林园的重仓股主要是贵州茅台、五粮液、云南白药、招商银行、宝钢、万科和中原高速等“准龙头”股,怎么龙头全被林园给抓到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反正一路走来,林园仿佛如有神助。要不这样,怎么叫“股神”呢?

但杨百万还是那个杨百万,写写书,卖卖软件,教教学生,炒炒股票。已进入花甲之年的他始终不愿金盆洗手,在他心里“炒股是一件动脑筋的事,是对付老年痴呆症的良药”。

林园这一个新“股神”,开始抢杨百万的生意了,也出版了自传《从8000到20亿:中国股神林园炒股秘籍》。同样的,林园也走进了中国最高学府的殿堂,给北大的才子们做了精彩的演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