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成功与失败(1)

协助孩子反败为胜 作者:蔡典谟


一个人在迈向目标的途中,

难免遭遇失败、挫折,

如果能够及时检讨原因,

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失败,

就能从中得到成长,

并使之成为反败为胜的基础。

没有从未失败过的人

胜利与成功能提升自尊,让人觉得满足、快乐;相反,失败却有可能会伤害人的自尊心,让人觉得沮丧、郁闷。因此,人们总是追求胜利和成功而竭力避免失败,可惜人生总是有起有落,甚至不如意常十之八九。

父母与教育人员总希望孩子在人生的旅途中能获得胜利与成功,但环顾现在的学校与教育环境,失败的机会却是无处不在的。

学校里充满着失败的机会

学校一般都在强调竞争,每次考试都要公布成绩与排名,而且老师还会表扬得高分者,这就在无意中制造着成功与失败。绝大部分同学都尝过失败的滋味,因为第一名只有一个,被颁奖或被老师夸赞的总是少数的几个同学。大家想想,学校里有无数大大小小的考试,甚至每天都有,有时一天要考好几次,也就是说每天都有孩子可能感受到失败,甚至一天要失败好几次。不只是在考试中会失败,在其他的方面会有更多的失败机会,例如:在音乐比赛、作文竞赛、赛跑或拔河中输了;在班级干部竟选中没被提名,或提名了却没被选上;被老师批评了。所以,说“失败”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一点都不过分。

失败的态度影响孩子潜能的开发

何谓失败?结论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件事,有人觉得失败了,但也有人换个角度想,觉得是一次积累经验的机会。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考试得80分也许并不算失败,奖励第一名的目的在于激励大家。但学生不一定这样认为,有的学生制定的目标可能是95分,如果考了80分,他就会觉得自己表现得太糟糕了。有些孩子甚至考了95分都会很自责,心里充满了挫折感,因为他没有拿到满分。即使考了很高的分数,有的孩子仍然会因为自己不是第一名而产生失败和受挫感。

失败之后的反应也是因人而异的。

成就高的人常视失败为一种学习历程,失败了会检讨问题的所在,可能是因为努力不够、工作太难或对手太强,从而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重新设定目标并取得进步,这就从失败的经验中获得了成长。

但有些人失败了就认为是自己能力不够或归咎于外在因素。认为自己能力不够的人,可能会因此丧失了自信心。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容易紧张、焦虑、猜忌或被动,通常会采取消极逃避的方法来避免失败。孩子如果屡经失败而认为自己的能力不佳,就会影响努力的动机,可能会认为努力是白费的,从而产生“反正自己不行,再努力也没有用”的想法。另一方面,如果将失败归咎于外在因素,如将考试成绩差怪罪在老师不会教或出的题太难、父母没帮忙、自己运气差上,总之怪东怪西但就是不怪自己。这种推卸责任的方式虽然可以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但却会影响其未来的努力,因为他会觉得“努力有什么用,老师就是不想让我拿到好成绩”“反正我的运气就是那么差,努力也是白费工夫”。

由此可见,想法会影响一个人的潜能发展。把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的人,比较有进步的空间,因为努力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相反,认为失败是外在因素造成的而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话,孩子就不会积极去改进,潜力也就不容易发挥出来。经常责怪别人的人容易引人反感、受人排斥,结果带来更多的失败;强调自己能力不足的人,会使自信心下降,失去尝试的勇气,以致于降低了获得成功的机会。如果不但没有积极去改进,反而只在失败的漩涡中呻吟,认为失败了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不断为失败而沮丧、焦虑,结果可能真的一败涂地,并从此一蹶不振。

从失败中成长

在当今的社会里,要想获得成功就一定要参与竞争,而有竞争便会有输赢。每个人从小到大所经历的竞争不计其数,要想完全避免失败是不可能的。一个顶尖的奥运金牌选手及世界记录的保持者,过不多久就会被下一个更杰出的选手打败,试问:有多少人能永远保持顶尖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