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几种方式中,智力测验最常用来表示一个人的能力,但我们在使用智力测验的分数时,仍然要注意下列几点内容:
1. 年龄越小,智力测验的结果越不稳定,幼儿的智力测验分数会随年龄增加而有所变化。因此,不必太早为孩子做智力测验。
2. 智力测验的结果难免会有误差,施测的环境、过程、人员及受测者种种相关因素都可能影响施测的结果。
3. 智力测验有一个基本假设,那就是“聪明就是反应快”,智力测验一般均有时限,在短时间内做对题目越多,表示智商越高。这种假设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正确,但并非对所有人都正确,因为有些人做事喜欢仔细思考,会花较多时间研究、准备,结果获得具有创意的更好答案,这种人不能说他不聪明。在日常生活中,每次解决一个问题是不是都只能用15~60秒,像做完一题测验一样?耶鲁大学教授斯坦伯格曾研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质量与所费时间之相关连是 .75,强迫式的立即反应,其质量常不如经过思考的反应。社会上固然需要反应快的人,但也需要用心思考并能提出创意的人,速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地认为只有反应快才是高智商。
4. 不同的智力测验结果仍有差异,甚至智力包括些什么也有不同的解释。智力的本质包括各种不同的因素,范围从1个因素、两个因素、7个因素,甚至180个因素都有。斯坦伯格将智力分为学业智力及非学业智力。非学业智力分为社会智力及实际生活智力;学业智力包括数学、物理、语文等学科的学习能力,是种推理、认知学习、抽象及逻辑数字的概念。社会智力是指与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自我反省和察言观色等的能力;实际生活智力则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解决、决策及工作等相关的能力。斯坦伯格也提出成功智能的观点,成功智能包括分析、创造及实际选择的能力。另外,斯洛维及梅艾尔及高尔曼曾提出情绪智能,俗称EQ。目前广受重视的就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葛德纳所主张的多元智力,葛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元彼此相对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类至少有7种智能,即语言、数学/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知人及自知的能力,后两者称为人事智能。最近葛德纳又提出了自然智能,是一种了解自然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的能力。
以上列举了这么多的智力,主要是让读者明白智力的多元特性。既然智力有很多种,那么我们看到一个孩子的智力分数时,对于分数的解释也要有范围的限制,不能认为只要知道智力测验的成绩就对孩子的能力有了透彻的了解,某一测验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一部分的能力。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有其可取之处,父母及教育人员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了解孩子的特长所在,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有过人之处,并创造有利的条件帮助孩子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孩子的能力除反应在测验及学习成绩上外,也会反应在日常生活及学校生活上,例如:孩子参加某项比赛能脱颖而出,表示他在这方面的能力可能很突出;参加哪类社团及其态度是否热烈、在社团的表现如何都能表现出其是否具有这方面的特长。父母可以通过孩子平常喜欢看哪类课外读物,有哪些嗜好或创作表现,也可以通过谈话来观察孩子在哪些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另外,父母要从不同的角度并运用多元的方法来发现,并相互比对,以免见树不见林而以偏概全。
我的孩子资质优异吗
说一个孩子聪明,常有一些不同的名词,如能力优异学生、资质优异学生、天才儿童、超常儿童等。孩子是不是资质优异,可以从资优教育学理及孩子的行为特质来了解。
学理上如何界定资质优异
如果您的孩子有正常的智能,那么您的孩子就有机会成为资质优异者。根据美国国家资优研究中心主任阮儒理博士的研究,社会上或历史上真正资质优异而有杰出成就的人,其实他们的智能并不一定都是顶尖的,一个人只要智能在中等以上,他就具备了获得成功的第一个条件,而关键却是其他两个条件,那就是创造力和专注努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