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表现不佳,不要急着责怪他,不如先找出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原因消失后,成绩也就会跟着进步了。
孩子明明不笨,可是为什么成绩不理想?过去成绩不错,为什么现在越考越差?这是父母经常提到的问题。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力预期间产生落差、功课退步时,不仅孩子遭遇挫折,父母及教育人员也很沮丧,无不希望能拉孩子一把,将孩子的成绩提升上来。要协助孩子克服低成就并反败为胜,关键在于了解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协助孩子克服这些障碍。
成绩好或不好,原因有很多,本章根据有关文献及笔者的研究,针对能力不错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分别从学校、家庭及孩子等三个方面作详细的分析说明。
学校的问题
学习成绩主要是表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孩子成绩不理想,首先肯定跟学校有关系。课程规划、教材教法、师生关系、同学互动、作业评估和班级管理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
课程缺乏弹性,孩子学习兴趣低落
学校老师一般多采用团体教学方式,在一个三四十人的大班级中,要适应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差异实在不易。在多数学生能力属中等的大环境中,课程教科书不得不以中等智能的学生需求为主,因此能力差异较大,如智能较低或较聪明的孩子也就不易适应。智能低的孩子再努力也赶不上别人的进度,当然就不会有兴趣学习,这样一来,即使原有一些潜力却也无从发挥;聪明的孩子则会觉得课程太简单,老师教的他早就会了。
美国最近的研究发现,五六年级中等及中等以上程度的学生约有78%~88%可以通过老师还没有教到的内容的理解力测验,大多数小学教师可以为10%~15%的学生删减40%~50%的基础正规课程。非常聪明的学生在英语及数学课程上可以删减70%~80%。笔者曾以聪明的学生为主体,针对老师还没教到的教材内容进行测试,发现即使老师还没教到,聪明的孩子也都已会了大部分内容。以数学来说,有的孩子的测试成绩达到80分,甚至98分。在老师还没有教之前,就能考98分,可以想象这样的孩子在上课时会多无聊。
笔者访问学校时,常问资优生对于一般课程的看法,是不是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学会,答案都是肯定的。问题是他们要跟一般孩子花相同的时间,结果不但学习兴趣提不起来,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潜力当然也就无法得到发挥。
孩子一开始上课,就有个别差异的问题。一般来说,学校课程是根据普通能力学生设计的,由于课程内容简单,聪明的孩子不必认真听讲,就容易养成散漫的习惯;在家里也不必花很多时间准备学校功课,有些孩子就会把时间花在电视、漫画或电子游戏上,因其成绩仍表现不错,父母也不在意。这些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功课简单时,凭其聪明,即使不认真念书,也会有不错的成绩;但年级越高,课业越复杂、越多时,就渐渐跟不上了,再加上基础没打好,散漫的学习习惯已经养成了,于是就形成了低成就。
聪明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好,喜欢课上发言,但在大班级教室中,老师常常滔滔不绝地讲课,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课,这是一般的教学模式。聪明的学生可能比较喜欢思考性、操作性的作业,较讨厌单调机械式的练习,但目前学校的作业一般仍以练习为主,甚至有些家长还会要求孩子多做额外的练习,认为练习越多,功课就会越好。有个资优班的学生告诉笔者,他每天都忙着做作业,单单一个科目就做了7种作业,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重复练习上了,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日子过得痛苦极了。
在以中等智能为导向的学校环境中,不聪明的孩子反而比较容易适应,越聪明的孩子对学校课程、教材教法反而越没兴趣,影响就是导致他们没有兴趣学习、学习效果不佳、浪费时间,潜力当然也就没法发挥了。
竞争激烈,强调外在动力,忽略内在动力
学校常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整洁、秩序、墙报、合唱、美术及各种体育活动都在进行比赛,而每天大大小小的考试更是重要的比赛内容。比赛结果,成绩优异的受到赞美、奖励,但绝大部分同学都不是受奖人。记得笔者在初中时,老师为班上订了85分的标准分数,对于成绩达不到这个标准的学生,少1分就打1下,有些人逢考必挨打,被打习惯后就几乎麻痹了。现在虽然体罚的现象减少了,但考试还是一样多,老师虽不体罚学生了,但会公布成绩,按分数高低排出名次。学生只要一听到“名次”两个字就惶惶不安,考不好的挨一顿责骂是少不了的,而受到老师夸赞的也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其余没被赞美的无疑就被宣告:“你们考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