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新闻曾报道:一对夫妻在外地打工两三年后,他们把儿子从老家接过来,希望儿子生活在父母身边会更快乐。这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平时特别喜欢玩游戏机,以前曾偷偷拿过家里的钱,并全部花在游戏机上,为此母亲教育过他很多次,每次孩子的认错态度都非常好。可有一天,一位邻居告诉小男孩的母亲,她儿子在邻居家玩耍时,偷了他们30元钱。孩子的母亲很气愤,哭着教训了儿子一番。可没想到就因为这样的一番教训,孩子竟然自杀身亡。此事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此深感震惊,他们议论纷纷:“才9岁的小孩,怎么会上吊自杀呢?都是游戏机害死人啊。”“唉,现在的孩子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真不知该怎么办?”
这个小生命的凄然离去,究竟是谁的过错?真的是游戏机吗?还是邻居的错?抑或是妈妈的错?难道妈妈只是训斥儿子一番就要承担如此严重的后果吗?
有位心理学专家对此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后,说:“妈妈的教训并没有错,但这位妈妈对孩子的心理状况显然不够了解,而且长期的教育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这是导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极低的主要原因。”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望子成龙是每个做父母的期盼。但是,现今由于每家都是独生子女的缘故,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的关心程度,可以说已达到无可挑剔的地步。然而,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心却存在不少令人担忧的问题。
孩子出现不良情绪是很常见的,不当的引导、教育,以及不当的刺激都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障碍,尤其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一贯采取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这两种倾向时。
3岁起,孩子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期望和信仰,并能把“我的”同“你的”相区别,他们不仅能顺利地与周围人交往,还能从中了解自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如果你现在正为你的孩子有“坏脾气”而烦恼,或为有一个不听话或好斗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那你是否想过你为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了几分努力?
就让我们来关心一下孩子幼嫩的心灵吧,请妈妈对自己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你通常怎样解决?
在你对孩子的评价中,肯定和否定各占多少比例?
你是否正在犯过于溺爱的错误?
你是否正在犯过于严厉的错误?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胆怯和恐惧?
你与孩子的沟通平等吗?
你对孩子的尊重表现在哪些方面?
批评孩子时,你是怎样做的?
平时,妈妈应该注意通过一些有效方式,与孩子建立温和融洽的关系,更多地从心理上关心和理解孩子,这样,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后,孩子可能会对家长的想法或多或少有所理解,从而对家长一时的过激言行表示理解,并顺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