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勤俭节约,让女儿远离虚荣攀比(1)

养不教,父之过(女生版) 作者:张振华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这曾经是老一辈人的“流行歌曲”,但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一个人会唱。在这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高竞争时代,众多父亲在女儿的智力发展方面下足了工夫,却忽略了对女儿勤俭节约的美德的培养,所以女儿出现了很多让人难以置信的问题:11岁的小乐长得很漂亮,弹得一手好钢琴,是个人见人爱的女孩。但是,她也是个十分“奢侈”的孩子,的衣服不是“耐克”就是“阿迪达斯”,总而言之,从头到脚都是名牌。有些时候给父母她买来不是名牌的衣服,不管多好看,她都一概不穿,还为此哭闹了很多次。

父母对她这点也十分头疼,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如此热衷于名牌,而小乐的理由就是:“让我穿这些,我怎么出去见人啊?我的同学都穿名牌,我要是没有,人家会笑话我的。我不穿,要不我就不去上学。”

不仅如此,小乐还“逼”着爸爸给她买手机和高档自行车,原因也是“同学都有”。小乐不是一个特例,这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尤其是出生在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家庭的孩子,从小就习惯了玩高档玩具,吃“洋”面包,穿名牌衣服,然后同学之间也相互攀比,比谁的衣服牌子更有名、谁的自行车最高档、谁的MP3存歌最多、谁爸爸的车更气派

孩子这种沉溺享乐的比较,是典型的攀比心理,这对她的成长有着消极的影响。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如果父母掌握不好教育孩子的尺度,听之任之,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陷入物质追求的泥潭无法自拔。她今天可能要求买高档玩具,明天则有可能是更奢侈的东西。长此以往,当她日益增长的要求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孩子可能就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走上犯罪道路。

所以,如何让女儿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摈弃虚荣攀比的心理,帮助女儿清除人生道路上的隐患,是一个父亲义不容辞的责任。

1 让女儿体会挣钱的不易

女儿之所以大手大脚花钱,喜欢和别人攀比,是父母从小未曾对她进行过勤俭节约的教育。父母的钱袋永远向女儿敞开着,加上父母对她的宠爱,她根本就不知道金钱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认为只要自己伸手,父母就能拿出钱来。有一档电视节目做过一期这样的采访,是随机在幼儿园访问小朋友:“知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

小朋友们的回答是:

“是爸爸妈妈工作赚来的。”

“当然是从银行里取出来的,想要多少有多少。”

“是从卡里面来的,刷卡写个名字就有了。”

“钱是从红包里出来的。”

“钱是爸爸妈妈给的,他们有很多钱。”

针对这个情况,父亲要想女儿学会勤俭节约,就要让她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这样她才会知道节省。周末的时候,涵涵要爸爸带她逛商场。她看中了高档的衣服,还要高档的玩具,爸爸不给买,她就噘着嘴不理爸爸了。

爸爸看到女儿这样,想到了一个卖衣服的同学,一个好办法在他心里涌现。

他说:“涵涵,你想要买东西,爸爸可以给你买。但是,你得先答应帮爸爸一个忙。”

涵涵听爸爸这么说,爽快地答应了。

“爸爸有个同学是卖衣服的。这样,你先跟叔叔去卖衣服。叔叔卖出去10件衣服后,爸爸就给你买你刚才看上的那些衣服和玩具。”

从没卖过衣服的涵涵很高兴,觉得很新鲜,立即回应爸爸:“好啊好啊,卖10件衣服很简单嘛。咱们快走,找叔叔去!”

于是,爸爸把涵涵带到卖衣服的叔叔那里,涵涵就一本正经地跟叔叔站在一起,帮助叔叔卖衣服。

有的人只是过来看看,摸摸就走了;有些人过来比画下,问了下价格嫌贵就离开了;甚至有个阿姨把衣服穿在身上,在镜子面前照了半天,还是摇摇头走了。叔叔每次都很热情地招呼顾客,可1个多小时过去了,一件衣服也没卖出去。

直到快中午了,才有一位大妈挑了一件最便宜的衣服买走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涵涵难过得有些吃不下去饭了,没想到卖衣服这么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