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懂得分享,为女儿的人际关系搭起桥梁(2)

养不教,父之过(女生版) 作者:张振华


分享不是自己拥有很多,有剩余的或自己不喜欢的、不需要的东西,才分给别人,而是即使自己不够、很需要、很喜欢还是愿意分给别人。这位爸爸所坚持的分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

另外,如果父亲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天生有一些分享性的行为。比如有些时候的宝宝,会把好吃的东西往父母的嘴巴里塞,有时甚至是从自己的嘴巴里抠出来塞进妈妈的嘴里,或者是把正在玩的好玩的玩具塞进爸爸的手里,希望爸爸可以陪她一起玩 这些其实就是孩子分享行为的萌芽。对于这些动作,很多父亲就说:“这是给你吃的,我不吃。”“爸爸怎么能吃宝宝的东西呢?宝宝自己吃就可以了。”甚至还有的父母会出口呵斥,或者默然摇头。这些都无疑助长了孩子自私的个性,不利于对孩子分享习惯的培养。

除此之外,父亲还应记住,不要给女儿特权。这是个独生子女的年代,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上至爷爷、奶奶,下至叔伯、阿姨、姑舅,没有不把小宝贝捧在手掌心的。作为女儿的爸爸,更是赋予了女儿一些特殊的权利:专门给女儿买她爱吃的零食,别人不能吃;

给女儿做她爱吃的菜,告诉她:这是专门给你做的,我们都不会吃;

给女儿买的动画片碟片,不允许借给别的小朋友看,怕玩具被弄坏了;

给女儿买的玩具,谁也不许碰;

这些特权都严重影响了女儿与人分享性格的培养,而且在某些程度上拆除了她跟别人建立关系的桥梁。所以,父亲不应该赋予女儿如此多的特权,而是要让她跟所有人平等。要知道,一个处处享有特权的孩子,永远都学不会分享。

2 让女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

很多父亲有时往往刻意追求分享行为本身,而忽略分享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我们常常看到,很多父亲遇到女儿紧抱着自己的玩具和糖果不愿意与别人分享的时候,甚至不顾女儿已经眼泪汪汪了,仍然一味地要求女儿与小朋友分享玩具和糖果。

父亲的这种分享要求无疑已经丧失了教育的意义。这种分享已经成为逼迫下的行动,甚至已经变成很多父亲潜意识里的心理满足,似乎向大家表明:看,我的孩子多大方!多懂事!多有礼貌!父亲的强制做法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伤害。这不仅让她觉得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不仅是物品的丧失,还有父母对于自己心理要求的漠视。

所以,真正的分享应该是快乐的。让女儿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后,女儿才能养成愉快、主动地与人分享的习惯。妞妞最爱吃红烧肉。所以,每当家里做了红烧肉的时候,奶奶总是习惯性地把肉放在她的跟前。久而久之,妞妞就自认为那盘菜是为她一个人准备的,竟然把菜盘放到了自己的眼皮底下,并且不让别人动。

父亲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就假装对女儿说:“那个菜肯定很难吃,是吧?”妞妞一听,着急了,“不是的,很好吃。”

爸爸摇摇头说:“我们都不相信啊。我们又没有吃,肯定是很难吃的。”

妞妞连忙把盘子推到大家面前,说:“你们都尝尝看,很好吃的。”

看到全家人都吃了后,妞妞就问:“很好吃是不是?”

这时候,爸爸就告诉女儿:“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能知道好吃还是不好吃,是不是?”

妞妞点了点头,主动把盘子端到每个人面前,让大家一起吃。

全家人都纷纷竖起拇指说:“妞妞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后来,妞妞吃饭的时候,再也没有发生过把菜盘抢走的事情。让孩子知道并做到和别人分享东西是十分必要的。吃菜如此,别的方面也是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