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懂得分享,为女儿的人际关系搭起桥梁(1)

养不教,父之过(女生版) 作者:张振华


有这样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位长老非常喜欢打高尔夫球。一个安息日,长老十分想打球。但教会规定安息日是休息日,任何事都不能做。

但是长老实在忍不住了,决定偷偷去球场,反正安息日,没有人在球场,也不会有人看到他打球,只打9个洞过过瘾就不打了。

当他打到第2个洞的时候,天使发现了他。她就到上帝那里告状,说长老不遵守教义。

上帝说:“放心,我会惩罚他的。”

从第3个洞开始,长老打出了完美的成绩,几乎都是一杆进球。长老非常高兴,一直打到第7个洞。天使很纳闷,她又跑到上帝那里说:“您怎么还不惩罚他?”上帝说:“我已经在惩罚他了。”

打到第9个洞,长老还是一杆进球。这简直太神奇了!于是他决定再打9个。天使实在太生气了,质问上帝:“您的惩罚到底在哪里?”上帝笑而不答。

打完第18个洞,长老的水平简直比世界上最优秀的高尔夫运动员都高,他高兴得手舞足蹈。天使十分愤怒,指责上帝:“这就是您的惩罚吗?”

上帝说:“是啊,你想想,他有这么惊人的成绩和兴奋的心情,却不能跟任何人说。没有人跟他分享,这不是最好的惩罚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取得巨大的成就而怀有无比喜悦的心情时,如果没法跟人分享,他该有多么郁闷。我们的古人也曾经说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人生不是独角戏,无论是快乐还是痛苦都需要与别人来分享。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学会跟人分享,快乐可以成倍增加,痛苦可以不断减少。因此,一个懂得分享的人,朋友将是满天下,事业也会取得巨大的成功。反之,一个不懂得分享的人,不仅会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而且事业难以取得成就,家庭也难获幸福。所以才会有人说:“假如无处分享是一种痛苦,那么不喜与人分享将是自我毁灭。”

而对于小女孩来说,为了避免她养成自私、专制、狭隘的性格,父亲还是从小教会她如何与人分享吧。

把我们的快乐与人分享,我们将会拥有双倍的快乐;把痛苦与人分担,将会减少一半痛苦。与人分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在分享的过程中,如果别人有与自己类似的感受,那种喜悦、那种共鸣,足以让人欣慰许久。分享中最重要的,是那份心意,是那份企盼,也是那份热情!

1 走出分享的误区

生活中,有些父亲善于让女儿与人分享,但是往往出现比下状况:吃饭的时候,奶奶把一个大鸡腿放到了孙女碗里,爸爸忙说:“好东西要懂得分享。奶奶年纪大了,把你的鸡腿给奶奶吧。”奶奶连忙阻拦道:“别,奶奶不爱吃,乖孙女吃。”如此几次,爸爸也就不再坚持。

晚饭后,爸爸切了一大盘苹果,让女儿分给大家吃。女儿乖乖地分了一圈,最后剩下半盘,爸爸赶紧说:“女儿真乖,懂得分享了,剩下的苹果全归你了。”以上两种做法所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

第一种,女儿会认为:分享就是做做样子。所以孩子不会真心地把东西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第二种,爸爸培养了女儿这样的分享意识:只要与别人分享,就会得到更多的奖励。但是,一旦没了好处,女儿就不愿意与人分享了。

所以以上两种分享的教育方式都存在问题,女儿是不会真正理解分享的意义的,更不会从中体会到快乐。有位父亲不同,他是这样做的:一次,爸爸买了一大箱桔子,告诉女儿说:“女儿啊,以后吃桔子的时候从这里面拿,但是也要给爸爸妈妈拿一个。”

就这样,一家人分吃了一箱桔子。最后只剩下一个了,女儿却拿着桔子,看看爸爸说:“爸爸,就剩一个了。”又看看妈妈说:“妈妈,没有剩余的了。”

女儿的意思很明显:就剩一个了,你们不要吃了,给我吃吧。

但是爸爸认真地对女儿说:“那就把桔子掰开,分成三份分了。”

女儿很不高兴地掰开,眼里含着泪水把两份给了爸爸妈妈。爸爸则装作没看见。这位父亲很清楚,最后一次分桔子,才是真正的分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