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再赴美利坚(3)

一路投奔奇迹:-爱因斯坦的生命和他的宇宙 作者:克拉普莱斯


此外,弗莱克斯纳还承诺为他提供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位——这个职位允许他只需在学院里工作半年,剩下的半年可以自由支配,回到柏林或英国或任何他想去的地方。一年半后,1933年的10月份,爱因斯坦接受了这份工作,正式移居普林斯顿。在此期间,爱因斯坦第二次成为祖父,汉斯的妻子弗里达在苏黎世再次诞下一个男孩,取名克劳斯。

这一年苏联遭受严重的饥荒。苏联境内的犹太人大部分赞成犹太复国主义,继续大批进入巴勒斯坦地区,在那儿开始祖居地的新生活。在德国,颇得民心的兴登堡再次当选为德国总统,比挑战者希特勒多得七百万票。奥地利出生的希特勒为了能在大选中与兴登堡将军一决高下,特意在1932年2月申请获得德国公民资格。兴登堡虽然赢得总统选举,但纳粹势力却拿下了议会多数席位。兴登堡刚开始并没有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而是任命了别人。为了与占多数席位的反对党合作,他作出一定妥协,任命希特勒为副总理。但是希特勒的野心已不满足于当副总理,他的狼子野心除了德国总理看不上其他任何职务。

爱因斯坦在这个危险的政治气候下并没有被吓倒,一如既往勇敢地表达政治见解,不过他已意识到纳粹最终掌权将不可避免。1932年夏天,他依然无所畏惧地反对即将到来的纳粹统治。他这年中最后一次倡导和平的行动是加入与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西蒙德·弗洛伊德的书信交流,探讨战争发生的原因和组织战争的方法。国联知识分子合作委员会第二年将两人往来的信件出版。爱因斯坦在通信交流中指出:“通向国际安全之路依靠的是无条件放弃部分国家主权。”从中可以得知,从此时开始考虑倡导建立一个世界政府,他希望通过这个方式至少达到武器控制的目的,就像他后来所声称的“这是维持和平的惟一途径”。

12月份,爱因斯坦和爱尔莎第三次登上去美国的客轮,这次的目的地是加州理工学院,他决定接受该学院提供的学术研究工作。在申请签证的时候还有一个小插曲,因为他在德国颇具影响的“激进”主张和活动,美国领事在爱因斯坦进入美国之前要求他在一份声明上签字,声明他不是任何破坏性组织的成员。兵荒马乱的情形下寄人篱下,一向傲气的爱因斯坦也不得不低头,耐着性子在文件上签了字。离开德国前,他告诉普鲁士科学院的同事和留在欧洲的家人,他们会在明年4月份回来。

在德国,纳粹国家机器把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从公共部门、大学和各种组织肃清的活动正在有系统地推进。美国报纸和杂志1933年首次报道德国存在秘密集中营。德国纳粹在巴伐利亚的达豪修建了集中营并在1933年3月开始关押第一批共产党人和其他纳粹的政治敌人。纳粹集中营很快因为其严酷刑罚和对政治犯的虐待而恶名远扬,集中营里的犯人基本上沦为纳粹的苦役。1937年,另外一个集中营布赫瓦尔德也修建完成投入使用,主要用来关押德国共产主义者,从1938年开始,犹太人也陆续被送进去,纳粹的反犹太人运动已开始。然后,同性恋、吉普赛人、基督教耶和华见证会的会众和一些神职人员也陆续被押送到这里。

1933年2月,爱因斯坦还在加利福尼亚州帕萨德纳时,德意志魏玛共和国国民议会大厦被人纵火烧为灰烬。关于火灾的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是纳粹分子放的火,有人又说是共产主义者放的。也许两种版本都是对的,但受益者无疑是纳粹党人。据说这场大火是纳粹分子唆使一位精神有毛病的共产主义同情者放的,这样纳粹就可以将所有过失都推到共产主义分子身上,借机进行大肆谴责和迫害。在德国的朋友建议爱因斯坦现在不要返回德国,政治局势已太危险,他在德国成了纳粹通缉捉拿的目标。不过,纳粹对爱因斯坦的迫害倒主要不是因为他的犹太人身份,而是因为他直言不讳的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对纳粹专制统治产生威胁。此外,纳粹当局的宣传机器出于纳粹利益需要,大肆诬蔑爱因斯坦的书是不名誉的剽窃,而且恶毒攻击他人品有问题。不过爱因斯坦对此依然显得镇定自若,当得知纳粹当局出两万马克要他的人头,他还开玩笑说没想到自己的脑袋值这么多钱。

意识到无法再回柏林之后,爱因斯坦和爱尔莎不得不另做打算。他2月底给朋友的信中说:“考虑到希特勒的穷凶极恶,我可不敢再踏上德国的土地。”夫妇俩还是想回到德国之外的欧洲其他国家。离开美国加州帕萨德纳前,爱因斯坦向新闻界发表声明称他将辞去普鲁士科学院的职务,并号召全世界对纳粹的统治进行“道德干涉”。他在声明中宣称:“如果能让我选择的话,我只希望留在拥有充分政治自由、社会宽容、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的国家……这些基本的要求在目前的德国都不具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