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舟舟的妈妈并没有感觉到奇怪,直到最近妈妈才发现舟舟突然和小姨很亲,有时候更胜于和自己的父母亲近,还缠着小姨送他上学,疼爱他的小姨也答应了。
过了很久,妈妈发现舟舟和小姨亲近的原因是小姨家里买了新车,每次小姨送他上学,都把他送到校门口。对于儿子的这种做法,他妈妈并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次,老师来家访的时候,妈妈从老师那里听说,舟舟对同学说,开车送他上学的是他的妈妈,而自己真正的妈妈却被他说成是家里的亲戚。
这时舟舟的妈妈才知道,自从小姨送舟舟上学之后,他为什么坚持不让自己送他去上学了。
有的家长会认为,我家有钱,满足一下孩子的要求没什么不好;也有的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确,孩子的正当要求我们应该合理对待,尽量满足。但若孩子提出过分要求而家长依然不加以制止的话,就成了过分的宠溺,只会助长其自私心理的膨胀,不懂得感恩和承担责任,长大后若失去父母长辈的荫蔽势必要吃大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那么,对于孩子的这种攀比心理,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呢?
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是不同的,不要一味地满足自己的那份虚荣心而去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金钱去攀比。这种攀比的现象也会助长孩子的不良心态,他会觉得这些是理所应当的,不理解父母的心情,更不懂得珍惜,久而久之他们也会互相攀比。
家长可以发挥孩子模仿能力强、学习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孩子比学习、比特长、比文明有礼、比做好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盲目攀比心理可以转化为良性竞争,保护其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明事理、辨对错,真正走出盲目攀比的误区,拥有健康美好的人生。
一般家长习惯用讲道理的办法说服孩子克服攀比心理,但这种方法通常是不起作用的。对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解释 你要懂事,不应与别人比 等,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因为孩子的感觉对他来说太真切了。家长不妨转移话题:你们班谁跑得快?谁唱歌好听?你和他比怎么样?转移的话题最好是你孩子的长项。这样孩子的情绪就会好些,也会改变攀比的兴奋点。
可见,这种攀比的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到积极作用,但长此以往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其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给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父母应该做的事】
1.家长要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把握程度,适时给予鼓励,保护其童心。
2.父母不要给孩子一切他想要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养成孩子过度的自我中心的心理,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姑息迁就很容易造成攀比惯性,以致变成贿赂孩子,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育。
3.从家长、教师自身做起,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为家长应从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着攀比别人的心理,要时刻为孩子做表率。
4.运用合理的方法来处理攀比问题。当孩子出现攀比现象时,作为家长、教师应当视其情况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来处理孩子的攀比问题。
5.不要纵容孩子的攀比心理,有限度、有原则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
6.把握孩子攀比心理中不满现状的积极因素,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育子必读:攀比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许多果子,也死了;葡萄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一棵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