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目标。因为一个人这也想做那也想干,看起来很勤奋,但是,因为精力分散,没有具体的目标,把握不住奋斗的方向,最后必然是一事无成。
3.家长不要让孩子习惯过安逸的生活。那些习惯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只知道过舒适的生活,只知道偷懒,只知道玩耍,也就谈不上勤奋了。
4.帮助孩子与 惰性 作斗争。孩子如果不能克服,当然也就不会勤奋了。
育子必读:勤奋的故事
宋朝著名学者陈正之患有先天智力发展不良症,所以看上去傻头傻脑的。有一次,老师教大家学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其他的同学很快便会背了,而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背了几十个字。有些人认识了几十个字就可以记在脑子里,他却不同,识字多了,又张冠李戴,经常读错。内容浅显的文章,别的同学读几遍就能倒背如流,而他读了几十遍、几百遍却还是结结巴巴。因为这样,他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讥笑。久而久之,人们就给了他一个外号 陈傻子 。
陈正之没有灰心,更没有自暴自弃。他十分清楚自己笨,于是他想出了 以勤补拙 的好办法。在学习时,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甚至数十遍;别人用一个时辰读书,他就用上几个时辰埋头苦读。他坚持一句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又一年,他跟老师读《诗经》,他就一段段地读懂。每学完一章,又把整篇文章串起来读。白天读,夜晚读,一直读到全部弄懂、背下来为止。从此以后,老师同学不再鄙视他,而是对他刮目相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陈正之因为勤奋,不仅博览群书,还养成了锲而不舍的好习惯,学问与日俱增。后来,陈正之成为我国宋朝一位著名的博学之士,人们尊称他为 陈学者 。
孩子,我要对你说
1.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没有成功。
2.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这汗水便是勤奋。
3. 天才就是勤奋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而且已经得到证实。
习惯13:对知识充满渴望
关键词求知
知识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人类只有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社会才能延续和发展,才能文明进步。而求知欲,实际上就是掌握知识的能力。孩子只有渴望获得知识,才能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才会主动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才能不断攀爬学习的顶峰。因此,每个家长都应培养孩子求知的习惯。
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当孩子失去了求知欲,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天赋。很多孩子被学习的重担压得失去了光彩,同时也失去了对一切知识的兴趣,对学习产生非常强烈的抗拒心理,成绩越来越差,并带来很多可怕的后遗症。
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上至车船飞机,日月星辰,下至花鸟鱼虫,犬马牛羊。对于孩子来说,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永远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不断寻找新知识的习惯。
让孩子说出我想要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人类永恒、不可改变的特性。有句名言说道,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和先哲一样,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上学之后,随着功课负担的增加,孩子的求知欲却一天天弱化,厌学情绪一天天增长,造成了某些知识的发生。
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为以后创造世界做准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本身具有极强的求知天性。如果这种天性引导得好,就能有效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如果没有得到开发,就可能会被压抑或枯死。因此,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发孩子的求知欲、如何让孩子从 要我学 转为 我要学 就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名叫铃木镇一,他是铃木教育体系的创始人。
铃木镇一先生曾经教授孩子学习小提琴。在刚开始的时候,铃木镇一并不让孩子接触小提琴,而是先授课指导孩子的母亲拉一曲,让孩子在家里听已进入练习的曲子的录音。在母亲未学会拉一首曲子之前,决不让孩子拉小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