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性的旅程:尼克松访华(1)

试镜人生芭芭拉 作者:(美)芭芭拉·沃尔特斯


尼克松总统曾说过,那趟为期一周、改变历史的中国之旅,其意义不亚于人类登上了月球。他是对的。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旅程,但它的滋味就像中国菜那般甜酸参半。并且,像登月一样,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先说甜的。NBC竟然选中我去,这简直是个奇迹。因为这次旅行太有历史意义了,各大电视台都派出了最资深、最有政治采访经验的明星记者:CBS派出了沃尔特·克朗凯特、丹·拉瑟,还有埃里克·塞瓦赖德;ABC派出了汤姆·贾里尔、特德·.佩尔,还有哈里·里森纳。NBC派出了头号主播约翰·钱塞勒和另外两位经验丰富的记者:赫布·卡普洛、约翰·里奇,还有我。

为什么会挑中我?第一,NBC不想造成钱塞勒和麦吉相互竞争的局面,因此没让麦吉去;其次(很久以后我才发现这一点),因为每家新闻网派去的记者都是中年白人男子,NBC新闻部的执行副总裁迪克·沃尔德认为我或许会给报道添上点不一样的色彩。再不济的话,电视观众也会看见我跟这些男记者们站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因为时差,纽约和北京有十三个小时的时差,中国的晚上是美国的清晨,《今日》节目开始的时候,我正好能从中国发回报道 盛大的晚宴、讲话、重要的祝酒词,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今日》的观众们习惯在早晨看见我。于是我将通过卫星在地球的另一边做直播报道。

我入选的消息在NBC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是因为,这次的记者阵容极其精简,能去的记者比例还不到十分之一。我后来才知道,就连约翰·钱塞勒也反对让我去。比起那些老练的男记者们,我的经验相对较少,何况我还是个女的。要是某个男记者同去的话,约翰会觉得更舒服一点。但是迪克·沃尔德心意已决(迪克直到最近才跟我说了实话,那时他对我其实也没抱太大希望)。迪克把我的名字写进了NBC的推荐记者名单,然后白宫就从那名单里做出选择。总统的新闻秘书罗恩·齐格勒说,他亲自从数百人的名单上一个个地挑出了可以随行的记者。

我紧张得要命。平面媒体记者的名单就已经很吓人了,其中包括来自《华盛顿星报》、因系列书籍《总统的产生》而荣获普利策奖的西奥多·怀特,他将为《时代》和《生活》,还有公众广播做报道;还有《读者文摘》的另一位普利策奖获奖作家詹姆斯·米切纳。个个都如雷贯耳啊。

随行的女性很少。其中有一个非常年轻漂亮的金发女孩子,我和她只是点头之交,算不上熟。她是总统的新闻秘书罗恩·齐格勒的助手,名字叫做黛安·索耶。

还有就是两位女记者了。一位是令人崇敬、天不怕地不怕的合众社记者海伦·托马斯;另一位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记者,来自斯托尔广播公司的费伊·韦尔斯。海伦为报纸撰写报道,费伊主要做广播节目,我是唯一的电视女主播。与此同时,弗兰克·麦吉正偷着乐呢,“芭芭拉一个星期都不在?”我后来听说,当得知我要去中国,他这样对迪克·沃尔德说:“中国还不够远!”

对我来说,够远的了。我们乘坐记者专机,比总统和随行人员提前一天抵达中国。前来迎接我们的是一组外交部新闻司的中国官员,他们长的样子都差不多。无论男女都穿着同样的藏青色裤子,同色中山装,立翻领,线条不明显,也没什么装饰,除了一个圆圆的红色像章,上面镶着一个银色的头像,那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我的翻译是唐小姐,后来我知道她已经结婚了,但是和那时所有的中国女性一样,她没戴结婚戒指,用的也是自己的姓。唐小姐很严肃,不苟言笑。她总是叫我“芭芭拉·沃尔特斯小姐”,从没叫过“沃尔特斯小姐”,也没叫过“芭芭拉”。她每句话都是这样开头的:“所以,芭芭拉·沃尔特斯小姐,今天我们将要参观 ”她脸上没有任何脂粉的痕迹,三十一岁的她看起来至少有.十岁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