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 少府赵禹(1)

仕途的玄机 作者:赵炜


周阳由之死不会引起帝国官场太大的震动,东京时第五伦曾奏称“前岁诛刺史、二千石贪残者六人”。高阶官吏获罪而死,几乎年年月月皆有,帝国依然继续向前。

武帝下诏,令大将军卫青举荐舍人担任郎官,以示恩宠。不敢怠慢的卫青仔细挑选了十几名家境富裕的子弟,令其自备战马鞍鞯、绛衣玉剑,希望盔明甲亮的华丽装备壮大军威,赢得武帝的赞赏。

准备妥当的卫青听到禀报,酷吏、九卿之一的少府赵禹登门拜访。卫青将十几名衣甲鲜亮的备选郎官列队,请赵禹一观后便要上奏武帝。赵禹的认真足以叫大将军惊讶,他依次仔细询问以考察每个人的智略,最后的结论却是无一可取。

直率的赵禹为心存不快的大将军分析诏令的实质,俗话说“将门之下必有将类”,传文也讲“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子视其所友”。诏令将军举荐舍人,恩宠自不必说,关键是皇帝要通过这次举荐,来观察大将军是否真有识才用才的能力。可惜将军选拔的尽是富家子弟,竟无一人具备突出的智略,充其量是些穿上绮绣的木偶罢了。这样复命,必定会使皇帝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该怎么办呢?

或者因为自己的选择被一概否定而恼怒,或者要试试这位名满京师的少府眼光到底如何,卫青干脆再请赵禹逐个考察他府中全部一百余位舍人。赵禹选中田仁、任安两人。卫青对这样的结果并不以为然,但又不好反悔,只能命令两人尽速置办豪华的盔甲战马。两人答以家贫无力,大将军闻言大怒,最终还是将两人报于朝廷。

武帝召见二人,要他们各自说出才力所在,以便大概了解后再予委任。

两个绝顶聪明之人即刻就意识到武帝设置的陷阱。如果按照要求直抒胸臆,讲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则不免自吹自擂的嫌疑,或者受到武帝的厌恶也未可知。皇帝的命令不可违抗,既要保持谦虚的风度,又要极为准确、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才华说出来,这确是极大的挑战。要是再考虑到,面对的还是将要决定自身命运走向的帝国最高统治者,那这就绝对不是寻常人物可以应付得了的局面。

田仁和任安在一瞬间就取得了极高明的默契,他们避开自我介绍的陷阱,分工配合,借对方之口说出自己的能力所在。田仁答道:“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仁不及任安。”他其实是说,任安擅长“提桴鼓立军门,使士大夫乐死战斗”。任安应对:“夫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安不及仁也。”他其实是说,田仁长于“决嫌疑、定是非、辩治官,使百姓无怨心”。

两人的应对之巧妙叫人叹为观止。武帝对如此回答也显然非常满意,“大笑曰:‘善。’使任安护北军,使田仁护边田谷于河上。此两人立名天下。”

短时间内仅靠面谈即可从百人之中准确选出两名栋梁之才,值得惊讶的不仅是赵禹的眼光老辣世间少有;还有一点是,权势炙手可热的大将军卫青,对赵禹的选择不以为然却还得采纳。这样的敬畏或许由于赵禹的酷吏名声,又或许因为赵禹担任诸卿之首的少府一职。

赵禹,籍贯右扶风县(今陕西武功县南部)。入仕之初为佐史,后来进入京师诸府做最基层的吏员,没有显赫的背景,完全凭借出名的廉洁缓慢升迁。景帝三年(前154),周亚夫由中尉升太尉,赵禹任太尉府一名令史,秩仅百石。太尉府中令史有阁下令史负责威仪,记室令史负责书记,门令史负责府门,其他令史分列诸曹负责文书事宜,无法确切获知赵禹的具体职责,但无论何种职位,总不过是最为普通的小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