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我诏命汪广洋为中书省右丞相。
现在的中书省是一个山西人和一个高邮人主理了。
但是,李善长并没有去位。
我知道,李善长是在保存实力,甚至还想扩充实力,也许要等到真的易相到他头上时再亮出来。亮出来又怎么样?现在我需要的是耐心,不急不躁,没有十分把握就不走第二步。
星移斗转,到了洪武三年。
我诏命移江南富户十万到中原。
我期望杨宪和汪广洋合作把这件事办好。这样,他们就能在中书省站稳脚跟,使李善长病愈了也无法再插手进来。事实上,我对李善长是不是真的病得那么重,还心存疑问,上了年纪的人,谁没有一点儿毛病,想挺,也就挺过去了,他为什么不想挺了呢?可能是因为他知道了我有易相之意,要用这样一个称病的办法,把水搅混。
他不怕因此而失掉相权吗?
我担心自己小看了他。
好比是在对弈,他进了两招,我也进了两招。
没有想到,我的棋子不顶用。
忽然有一天,御史台上章指责汪广洋为人不孝,奉母无状。我原本以为是淮人势力陷害他,就亲自询问,他说,确有其事,家中老婆凶悍,经常挑起大小风波,这一次又因为小隙,闹得老母病重。
他请辞还乡,我当即准了。
百行孝为先,一个人如果背上了不孝之名,很麻烦。
这是我的第三着棋,所谓以退为进。我让检校暗中调查,知道了杨宪与汪广洋并不是在合作,而是在相互争斗,他靠压制汪广洋来取得淮人势力的支持。我不应该忘记,当时正是李善长提出让他去建中都,我过分地看重了各方势力与地域的关系,没想到,山西人也可以跟淮人结成同盟。
杨宪来见我,说了汪广洋许多坏话。
他的意思是让汪广洋回老家的处置还嫌太轻。他知道,打蛇不死,必有后患,因此要断了汪广洋翻身的机会。换了李善长,下手也许还不会这么狠,他明显地过头了,我猜想这一次并不是李善长的主意,是他的棋子出了错。
我说:“依你看,怎么办才合适?”
他说:“他为人有失道德,可判流放,以诫世人。”
我准了他的奏,下诏流放汪广洋到海南。我要放长线,吊大鱼,看一看杨宪到底还会怎么样。又过几天,李善长忽然来见我,先感谢我让太医为他治病,然后挑明来意,是为汪广洋说情。他说:
“朝廷正是用人的时候,汪广洋人才难得啊。”
“我要用人,总不会缺他这一个人。”
“皇上,据臣所知,汪广洋家中,一边是老母,一边是悍妻,他在中间左右为难,并不是存心不孝之人。”
“他连家里事都管不好,怎么能帮我治国?”
我偏偏不准他的奏,因为我知道了他的来意。他这一天气色很好,分明不是一个病人了,他要我看到这个,好让他回中书省重掌相权。他老谋深算,可能已经想到杨宪奏请流放汪广洋是过头了,于是将错就错,重整旗鼓。
我还是让他好好养病,保重身体。
又过几天,有人密告,杨宪和元军暗中联系。
大约是他的一个旧相识,知道他正得势,找他来混一个什么差事做吧。我不相信元军会有用这种方法颠覆我大明江山的计划,也不相信杨宪会谋反。大约是李善长先利用了他,然后,磨完了谷子杀驴。这是两面派的下场,我现在正好需要除掉杨宪,所以暂时不管是谁指使的密告,来得正好啊。
我以谋反罪,立诛杨宪,籍没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