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给我出大封诸王的主意,是因为他去意已决,他必须找到一种可以抗衡淮人势力的力量,才能得以脱身。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他们都知道。
他们都该死,我恨李善长,我更恨刘伯温。
跟我作对的,是什么?是敌人。
离我而去的是什么?是叛徒。
原来,我身边除了敌人,就是叛徒啊!
幸好还有一个汪广洋,可惜他又是势单力薄。如果徐达不是在军中,他又会怎么样?这把龙椅,要坐稳了还真不容易啊。也许迟早有一天,我会诏命天下,朝廷命官有自请去职者,杀头。那么,还有要自杀的呢?灭九族。或者是五族吧。我不能容许有人自绝于朝廷,自绝于我这个皇帝。
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这么做。
宋濂虽然是一个书呆子,可是,他从来不跟我作对,也不背叛我。特别是他真心真意地支持大封诸王,历朝历代那些如何封建的故事,就是他讲给我的,他算是一个好书呆子。
我才不会找来一个反对大封诸王的人跟随他。
那个叶伯巨,我有别的用处。
兵不厌诈,将计就计,声东击西,这是兵法啊,我在打江山的时侯,说老实话,好像并没有用过,坐江山倒要用一用了。
打江山的时候,谁能想得到会有今天?
我没想到,他们也不会想到。
虽然大家都知道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故事,但是在那时候,谁都以为那只是别人的故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原来那时候大家都有些糊涂。
他们现在明白了,晚了。
我现在明白,却为时不晚,因为我是皇帝。
明年,是洪武五年。在数字里面,十最大,五是半个十,有些大事,想十年做成,太久了,五年做成正好。在我建元的头一个五年里,已经攻占了元大都,大封了诸王,大封了功臣,接下来,我要做的大事就是易相,真正清除在朝廷里跟我作对的势力。
否则,我可能就没有第二个五年了。
朝臣们都喜欢说,皇上英明。
我知道那只是恭维,却自认为当之无愧,有些得意,也就有些大意。大意只是一时的,过后我就明白了。我想看一看,李善长和他的淮人势力是不是铁板一块,早朝时,当着文武百官,我半真半假,半虚半实地,说起易相的事。
我的文武百官,膝盖骨一齐出了毛病。
他们争先恐后地到我面前跪下,力谏不可,场面纷乱,我几乎听不见他们说的是什么,不少人情绪激动,还有人痛哭流涕。
我注意到,刘伯温和胡惟庸是在最后面跪下的。
李善长也跪下了,我也听不见他说什么。
我觉得怪异,忍不住哈哈大笑。如果换了是我这个皇帝下台,会不会有这样的场面?我的笑声使所有的人不知所措,我说:
“开一个玩笑,大家都认真了?”
“皇上,臣有一言上奏。”
这是李善长在说,他的声音有些沙哑,有些颤抖。
大家都静下来,准备听他说话。
我看见他嘴唇动了几下,目光一斜,身子一歪,倒在地上。
立刻,有人上前把他扶起。
文武百官重新两边站好,我高声传唤太医,恐吓说,如果治不好左丞相,杀无赦。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淘气的孩子,闯下了祸,并且被别人看见了,一时有些慌乱。事后,我想,我有什么可慌乱的呢?三国的时候,诸葛亮临阵骂死了王朗。那一天,就算是我当朝吓死了李善长,又能怎么样?
李善长只是中了风,在他,这是个老毛病,当然,从前他没在早朝的时候犯过。他知道我并不是在开玩笑,当时, 我说:“唐朝的时候,宰相见天子,都是相对坐谈大事,然后赐茶而退,所谓坐而论道。到了宋朝,从太祖开始,就没有这个规矩了。我们是学唐朝好呢,还是学宋朝好?”李善长回答:“宋朝的君臣之礼最为严谨,皇上应该学宋朝。”我说:“要是我偏偏喜欢唐朝呢?”李善长说:“臣身为左丞,不敢与皇上对坐。”我说:“那么,我只好换一个宰相啦。”这句话刚刚落音,文武百官就乱了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