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大家都知道我不是在开玩笑?
开玩笑的说法,并没能掩饰我的一时大意。
或许我闯祸的感觉并不是凭空而来,如果当时李善长没有突然中风,接下来还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一天晚上,我正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到李善长家里去探视他的病情,却意外地一下子收到了十几份奏折,都是建议我易相。
我几乎又要哈哈大笑了,可是,没能笑出来,因为我晚饭吃得很饱,大笑会使肚子不舒服。我猜想,是不是有人在背后串通,发动文武官员上这些奏折,于是一一仔细读过,却未见到有人提出,谁可以取代李善长。
第二天,李善长奏请告疾还乡。
哈哈,我当即准奏,赐予他沃田百顷,守冢户一百五十,佃户一千五百,仪仗士二十。我尽可能地表现出大方,还特意说了,等他病情好转,再主理兴建中都,在临濠筑宫殿之事。
没想到,一件棘手的大事就这么办妥了。
事后,汪广洋向我密告,那个七品官叶伯巨到京城后,立刻被关押审讯,他供出自己写那个奏章是受朝中大臣指使,但是,还没来得及说出到底是哪一个大臣,就熬刑不过,伸腿瞪眼了。我怀疑,叶伯巨其实是说出了那个大臣的姓名,汪广洋不敢讲出来。我也怀疑,事实上并没有什么人指使叶伯巨,他是在重刑之下,屈打成招。我还怀疑,如果不是受到这件事的惊吓,李善长就不会当朝中风。我没有追问汪广洋,该死的人死了,该走的人走了,我要办的事办了,让一些怀疑存在心里,才显得余味无穷啊。
我在恰当的时机,恰当地利用了叶伯巨。
不是水到渠成,是阴差阳错。
我觉得,君与臣,好像猫和老鼠。奥秘在于,谁是猫?谁是老鼠?有时候,我本来是猫,却把自己当成了老鼠。也有的时候,我本来是老鼠,却把自己当成了猫。猫和老鼠的角色会随时随地变化,所有的学问都在这里面。
左丞相的位子空了,让谁填补上去?
有了杨宪的先例,我应该慎重,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人。
我让参政胡惟庸主持中书省事务,而以汪广洋为辅佐。他们两个人,都不是左丞相,连右丞相也不是,我要玩一把虚位以待。
起初,我担心胡惟庸资历太浅,会镇不住中书省,没想到许多天过去了,居然没有一个人来告他的状。看来他真是会做官,也就是我找对了人,我是让他来做官的,他会做官,就是好。
他还有一个好,他是李善长的亲戚。
李善长告疾还乡,会引起淮人势力的极大不安,不论他们现在是不是表现了出来,都是免不了的。只有重用胡惟庸才能平衡他们的心情。另外,李善长毕竟是我的老伙伴,他这样失去了相权,我也想尽可能地不让他太伤心啊。这些年我与他勾心斗角,是因为他威胁到了我,有时候我甚至感到危在旦夕了,我说的是我的性命。我不得不和他计较一番。现在他不会威胁我了,也就是说,他败了,我应该念其旧情,不念其旧恶。因为我这个人,本性仁慈,虽然我不是像皇后一样,除了仁慈就再没有什么了。
汪广洋好像并没觉得有什么委屈。
这个人,真是不简单。
他原本当过右丞相,胡惟庸只是一个参政,现在让他做胡惟庸的帮手,他能做到处处谦让,从不争权,难能可贵。那么,他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呢?我多了心,便让检校暗中调查,知道他常在家里饮酒,时而大醉。这样我放心了,也许他还是觉得委屈,也许他只是没有办法对付老婆,借酒浇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