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弘扬国粹报效祖国(1)

我的名字叫建国 作者:李建国等


主人公:张建国

年龄:51岁

籍贯:河北晋州

岗位:国家京剧团

三团团长

弘扬国粹报效祖国

我于1958年7月27日出生在河北省晋州市的乡村中,父亲为我取名为张建国。从出生年月上看,我似乎与“建国”并没有太多联系,但父亲把“建国”二字赋予我,即是把建设祖国之厚望寄予我,我也从孩提时代起就在心中埋藏下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宏伟愿望。也许正是这个名字,冥冥之中引导我,一步一步走到今时今日。

稚子之心:懵懂执著的报国之情

对于我现在所从事的京剧艺术,其实我家中的祖辈几代人都是热衷的。远的不提,单是我的祖父兄弟七人,就个个爱好京剧,并且迷恋一生。到了我父亲这辈人,对于京剧就更是挚爱。父亲只要闲暇,无论身在哪里、在做何事,都会自得其乐地哼吟两段,还曾作为票友登台演出。父亲对京剧的沉醉直接影响了我们兄弟四人,尤其是我。现在想来,那时候的我还不甚明了京剧唱段的含义,对曲调的把握也不见得准确,但为什么就能那样痴迷呢?大概除了在环境中耳濡目染外,也是在潜意识中觉得:作为国粹的京剧,大抵与我建功报国的志向有着某种微妙的联系吧。

小时候我主要学习的是样板戏,也许因为年纪小、灵气高、又肯下苦功,我几乎掌握了样板戏的所有唱段,五六岁时我在家乡就已小有名气,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一位首长看完我的演出后,高兴得把我一把举过头顶,问我愿不愿意到军队去。在一个孩子眼里,报效祖国在那时几乎就近在眼前。

但世事多磨,适逢我家遭人谗言陷害,讲不清的问题几番阻拦了我的学艺之路,我不但没有进入部队,就连戏校,也是几度考中而被拒之门外。阴霾渐渐散去后,我终于走进石家庄市戏校大门时,已是14岁了。

14岁,对于一个学习正统文化的孩子来说也许并不算晚,但对于一个学戏的孩子来说,却意味着他的从艺之路已被阻塞了过半,因为此时四肢已经发硬,极难练习“做打”之功。作为一个演员,即使嗓音再动听,“唱念做打”缺少后两门,也无法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表达者。因此,我开始发疯似的练功:别人练一次,我要练十次百次;别人上课时穿厚底,我连吃饭走路也全穿着;早晨四点,别人都还沉浸在梦乡中,我便会起床喊嗓练功,有一次,因为扳电闸不小心,差点送了命……当年老师们都说建国这孩子有点儿“不要命”,但我知道我并不是“不要命”,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建国”的“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