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知,这些关系到大众日常生活的科学资讯与报道的困境,其实是由提供信息的媒体与接收信息的大众共同造成的,亦即形成了一种“共犯结构”。错误不实的资讯、肤浅含糊的所谓科学报道,如今影响的层面已扩及政治、经济,乃至国家的外交。
我们当然不该只是谴责造假事件的主角,倘若大众不改变过去一味追求单纯资讯的习惯,意识到媒体偏差的严重性,对充斥、泛滥于坊间的资讯抱持怀疑的态度,对不负责任的媒体不采取“转台”、“拒买”等具体行动,那么错误信息的传播势必将继续危害我们的社会。
我曾担任过整整十年的新闻记者,自2000年开始自由写作。我的文章专攻科学类别,尤其是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食品、农业、环境问题。同时,我也是个家庭主妇,是个女中学生的母亲,会去超市购物,会下厨,过着跟大多数人一样平凡的日子。但也正因如此,我更能深刻体会,我们的大众简直是淹没在一堆错误不实的报道之中。
媒体报道偏差的发生是有迹可寻的。回想当年身为新闻记者的岁月,我得承认,我也曾写过一些连自己都觉得汗颜的报道。倘若有人认为如今我已经是一位传播科学的自由作家,再也不会犯下同样的错误,我想那绝对是言过其实。我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以食品、农业为主线,举出过去的实际案例,思考当前不实报道的严重情况,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错误报道的产生,以及该如何解读并面对这些不实的报道。
在本书中我所列举的实际案例中,出自《每日新闻》的比例占绝大多数。在此我要特别声明,这并不表示每日新闻社的问题特别多,而是因为我个人曾在每日新闻社工作了十年,至今也仍是该报的忠实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