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罗马帝国衰亡史 第二章(5)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 作者:(英)爱德华·吉本


帝国的行省(名称和地点如前章所述)没有议会力量和宪政自由,无论是在埃图里亚(Etruria)、希腊根据保萨尼阿斯(2世纪时的希腊地理学家)的记载,等到这些会议没有危险以后,罗马又恢复它们原有的名称。,还是高卢凯撒在《高卢战记》中经常提到;杜博斯神父(Abb Dubos)一直想证明,这些会议到了罗马帝制以后还继续存在,但是没有什么证据。,元老院首要的关切事项,就是要解散当地各城邦之间的联盟关系,以免除心腹大患。这样一来就让世人知道,由于各国自己在勾心斗角,才使罗马的武力得以坐收渔人之利,要是大家团结合作,就能抗拒罗马的侵略。对于这些地区的王侯,以感恩图报或宽宏大量为名,让他们暂时维持统治权,等到被征服国家的控制稳固以后,失去利用价值就被赶下王座。那些曾经拥戴罗马的自主城邦,在开始时得到名义上是盟友的奖励,也在不知不觉中沦落到被奴役的地位。元老院和皇帝所派出的总督无论在何地,都握有绝对的统治权,不受任何限制。但是,过去政府为了确保意大利的平静和顺从,所运用的施政原则,到后来也扩展到最遥远的征服地区。其目的一方面是推广殖民区,另一方面是让忠诚而有贡献的省民得到罗马公民权,经由这两种措施,逐渐结合各行省形成一个罗马民族。

赛涅卡(Seneca)[译注] 赛涅卡生于公元前4年,是罗马著名的斯多噶派哲学家、政治家和戏剧家,担任过尼禄皇帝的老师,后因密谋推翻暴政,于公元65年被尼禄迫使自杀。评论说:“罗马人在征服的土地上定居。”历史和事实证明此言不虚。土生土长的意大利人远赴异地,可能是受到利益的引诱,也可能是为了欢乐的生活,他们都迫不及待要享受胜利的成果。因此,我们特别要注意,在亚洲降服以后经过四十年,由于米特拉达梯(Mithridates)下达残酷命令,一天内有八万罗马人被处死普鲁塔克和迪翁·卡修斯夸大其辞,说被屠杀的罗马公民有十五万人之多,我认为数量少一点更为可靠。。这些自愿流放在外的人士,大部分从事商业、农业和承包税收的工作,直到皇帝成立永久性的军团,行省开始驻扎很多军人,退伍老兵获得土地或金钱作为服役报酬,通常会带着家眷在耗尽青春期的防区定居下来。遍及整个帝国,特别是在西部各行省,把土地肥沃的区域和交通便利的地点,保留下来设置殖民区,有些地方是平民的迁移,还有一些是基于军事需要。这些殖民区的生活方式和推行的内部政策,完全按照祖国的模式,成为最佳的对外代表。同样受到当地土著推崇,建立稳固友谊和联盟关系,致使罗马的威名远播,即使原住民也能分享应有的荣誉和利益,关于这方面殖民区倒是没让人失望西班牙设置二十五个殖民区;不列颠有九个,包括科尔切斯特(Colchester)、伦敦、切斯特(Chester)、格洛斯特(Gloucester)和巴斯等城镇。。后来自治市镇的地位和繁荣程度,逐渐与殖民区不相上下。在哈德良统治时期,到底是罗马本土衍生出来的社区,还是后来被罗马接受的社区,谁具有更优势的条件,此问题曾经过一番争论根据杰利乌斯(Gellius)在《阿提卡之夜》(Noctes Atticae)一书的记载,哈德良皇帝感到很惊奇,像尤蒂卡(Utica)、加的斯和伊塔利卡这些城市,已享有自治市镇的权利,却请求给予殖民区的头衔。这样的状况风行一时,使帝国充满奉皇帝之名所成立的殖民区。。有人说,拉丁姆(Latium)[译注] 拉丁姆这个地区在台伯河以南、亚平宁山脉以西以及坎帕尼亚以北,里面的城市很早就与罗马建立同盟的关系,直到公元前338年才废除。但是这些城市比起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获得更多的特权。的权利颁给有关的城市,就是一种偏爱的行为。官吏只在任期届满后,才恢复罗马公民权的资格,但是这些官员的任期通常是一年,不要几年工夫就可轮转各种主要经历。省民能加入军团服兵役,也可从事行政工作。总之,这些执行公务负责尽职、表现良好的人士,都会得到奖赏,但由于皇帝手笔愈来愈大,以至于附品价值大幅缩水。不过,即使在安东尼时代,有大量臣民获颁公民权,仍附带有实质利益。很多民众有了名分,依据罗马的法律得到好处,部分涉及双方权益的项目,像是婚姻、遗嘱和继承。任何人只要获得恩宠,或者建立功勋,就会飞黄腾达。那些把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围困在阿莱西亚(Alesia)[译注] 公元前52年,高卢人在维辛格托列克斯(Vercingetorix)领导下,发起叛变,凯撒被围于阿莱西亚。攻防之战一直打到次年,凯撒获得胜利,完成高卢的征服工作。的高卢人,他们的后裔有的指挥军团,有的治理行省,获准进入罗马元老院担任议员。这些人不再有扰乱国家安宁的野心,而是与罗马休戚相连,生死与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