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章(16)

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 作者:(英)爱德华·吉本


其七,宗教会议: 基督教共和国的代表每年定期在春季和秋季聚会,宗教会议向罗马世界一百二十个行省,传送基督教的教会教规和立法精神尼西亚大公会议颁布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教规,对于教会会议、都主教、大主教的有关事项,订出基本规则。尼西亚教规涉及教士的利益,受到曲解、滥用、窜改和伪造,罗马的郊区教会转移给罗马主教管辖,引起激烈争议。。依据法律规定,授权大主教或首席主教,召集他所管辖行省的副主教举行会议,用以改进与会人员的行为,重申神职人员的权利、表达在座人员的忠诚。如果教士和人民选出填补红衣主教团空缺的候选人,就对他们的绩效进行审查。罗马、亚历山大里亚、安条克、迦太基以及后来的君士坦丁堡主教享有更大的审判权,可以召集所属的主教举行多种会议。但是最关紧要的大公会却只有皇帝本人有权决定。每当教会中出现紧急情况需要采取此类重大步骤时,他会立即向各行省的主教或其代理人发出强制性召唤令,同时附有可以使用驿马并支付足够旅费津贴的证书。在君士坦丁统治的早期(314 A.D.),那时他还是基督教的保护人而非教徒,把有关阿非利加问题的争论,交给阿尔勒(Arles)会议去处理。来自约克、特里夫(Treves)、米兰以及迦太基的主教,操着本乡本土的语言,在会议上像朋友和兄弟一样,讨论拉丁地区或西部教会与大家利害相关的问题我们只看到三十三或四十?个主教的签署,但是阿多(Ado)指出有六百名主教参加阿尔勒会议,这位作者可能没有算清楚。。

十一年之后(325 A.D.),在比提尼亚的尼西亚召开阵容盛大而且千古留名的大公会议,能够通过与会人员最后的裁定,彻底解决在埃及出现有关三位一体的问题,事实上这种争论非常微妙。三百八十名主教听从宽容君王的召唤全部到场,与会人员包括各个阶层、教派和称号的教士总共是两千零四十八人。希腊的教士都亲自前来,拉丁地区的教士在获得同意后,由罗马教皇派出的代表团担任。皇帝经常御驾亲临为期两个月的大会,让侍卫等在门外,自己(在得到会议的同意之后)坐在大厅中央的矮凳上。君士坦丁耐心听别人发言,讲话非常谦虚。如果他的话对辩论产生了影响,总是很谦恭的声明,他是使徒继承人的行政首长,绝不是审判官,何况各位都奉神的指派成为地上的僧侣。一位专制君王对无拳无勇的臣民集会,竟然表示如此隆重的尊敬态度,唯一先例就只有采用奥古斯都政策的罗马帝王,一度对元老院所表示的崇高敬意。

就在短短五十年中,一位精于哲理的旁观者,看到世间风云变幻,不免想到罗马元老院的塔西佗,和在尼西亚会议上的君士坦丁。朱庇特神殿之父和基督教教会之父都同样日趋堕落,在品德方面全都无法和原来的创始人相比。基督教的主教深深扎根在公众舆论之中,比较能够用合理的傲气维持自己的尊严,有时甚至还能用英武的气概反对君王的意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迷信思想的发展,曾使宗教会议丧失威信的软弱无能、意气用事和愚昧无知,都已被世人逐渐淡忘。整个基督教世界全无例外,完全听命大公会议永远正确的教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