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弗洛伊德与精神科学

牛津欧洲史(第三卷) 作者:(美)罗宾·W·温克


在本书所涉及的思想家和实践家中,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那样,与现代存在如此高的一致性。这一定并非言过其实,我们还能说出谁对现代的“精神科学”比他更有发言权?在如此深奥和博学的领域,谁的研究能像他一样成为今天人们思想和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弗洛伊德出生于当时仍属于奥地利的摩拉维亚(Moravia)的一个小镇,孩提时就受反犹运动迫害被迫随家逃亡,后在维也纳长大成人,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才因纳粹驱逐离开了维也纳。弗洛伊德很小就对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于1881年取得医学学位,此后其兴趣逐步转向对神经病理学(neuropathology)及精神紊乱(mental disorders)的研究。弗洛伊德起初与资深的医生合作,主要依靠催眠法缓解病人的焦虑,但他最终还是不满于这种“疏泄式”方法论(“cathartic”methodology),并经十年的钻研、协作以及自身的努力,最终发展出一套新的治疗方法。

1896年,他将这种治疗方法定名为精神分析法(psychoanalysis)或“闲谈疗法”(talking cure),即通过对病人谨慎的询问或对某些问题的“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来探查造成其精神紊乱的原因和经历。弗洛伊德确信,精神紊乱与肌体类疾病一样,治愈的关键在于发现病因。这些有害的经历隐藏于人们的无意识中(unconscious),可在病人过去的经历中发现,疏导和消解?们才能使患者恢复精神健康。他确信,这种有害的经历深藏在人们的无意识中,为了解释它们如何隐藏的和对患者康复的危害,弗洛伊德创造了“压抑”(repression)和“阻抗”(resistance)理论。压抑是防护性的精神机制,通过它,痛苦的和有害的经历被掩盖在意识下面。阻抗是一种防御,使病人意识不到被压抑的记忆的存在。弗洛伊德得出结论认为,揭示这些有害经历的关键在于寻找通向无意识的通道,而这一通道就是大部分人都经历的无意识状态——梦。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治疗方法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具体包括:一间光线昏暗的房间,一张床,放松的?围,患者视线范围外的心理医生。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最早见诸于其第一部重要著作《梦的解析》(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1900),并经随后出版的《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1904)得以系统性的阐释。在他看来,无意识以及压抑与阻抗性活动存在于有意识的日常生活的表面之下,这样被称做“弗洛伊德失语”(Freudian slips)的语误以及健忘和失眠等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均成为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然而,在弗洛伊德的著作、演讲及论文中,争议最大的当属性本能理论,即认为没有一种力量能像性欲那样在人类的发展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胆敢在公开场合讨论性的话题,弗洛伊德因此被称为创新者、好辩者甚至革命者。1905年,他出版《性学三论》(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其中最令同时代人震惊的是,认为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都有性经历和欲望。弗洛伊德认为,男孩自幼就有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即占有其母并取代其父的欲望。女孩则有厄勒克特拉情结[恋父情结(Electra complex)],但因阴茎嫉妒(penis envy),往往会在孩提时代就形成破坏性的性别自卑感。弗洛伊德进一步认为,正是诸如此类被埋藏和抑制的性欲导致了许多人的神经错乱。显然,这对因循传统的维多利亚时代构成了太大的冲击,但这仅仅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小部分。

像表现主义画家康定斯基、诗人马拉美(Mallarmé)及预言家尼采一样,弗洛伊德也认为答案在于无意识,即人隐秘的内心世界。弗洛伊德在其精神图谱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人格三要素理论,即自我(ego)、超我(superego)和本我(id)。自我是个体受理智控制的部分,即构成文明的要素。超我本质上是人格结构中代表良知(conscience)的部分,即人类道德的储藏室。本我指原始?自己,包含非理性、欲望及不顾及后果的各种冲动。自我和超我存在于每个人之中,并与本我相对抗。大部分人要想进入不受其喜好决定的社会,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依靠自我和超我抑制和压服本我的冲动,由此导致的冲突或内战,成为人类精神疾病产生的温床。

尽管弗洛伊德的作品激怒了大批的同行,但他仍在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患者帮助下,于1902年在维也纳大学得到了一个教职,从此开始系统地教授其理论。短短几年内,弗洛伊德周围就聚集了一个国际化的杰出专业团队,并于1910年促成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International Psychoanalytical Association)的建立。这些人学习并将弗洛伊德的理论付诸实践,精神分析法因此在他们那个时代即已得到传播。不久之后,部分人因反对弗洛伊德过分突出性本能的作用,转而创立自己的理论学说。1911年,奥地利的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离开弗洛伊德从事个体心理学的调研。弗洛伊德的密友瑞士人荣格( Carl Jung,1875—1961),也于1913年拂袖而去,并创立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学派。有必要指出的是,大部分人仍追随弗洛伊德留在维也纳,或回到自己国家去实践和教授弗洛伊德的理论。

弗洛伊德进而将研究扩展至文化与?教领域,发表文学与政治评论,并建立了心理传记学(Psychobiography)。弗洛伊德确信已纠正了人类对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错误,因此毫无矫饰地将自己与哥白尼相提并论。弗洛伊德为开创医学领域新的分支奠定了基础,并且首创了新的治疗方法。尽管医学界对其方法甚至部分理论认识不一,但弗洛伊德革命性的发现,无疑成为现代医学基本原则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寻找证据,我们只需翻一下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的电话簿,你在“内科医师”栏下看到的将是“精神分析医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