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和平协议(1)

牛津欧洲史(第三卷) 作者:(美)罗宾·W·温克


交战国在凡尔赛及巴黎周边的其他城堡会晤解决与德国及其他轴心国的问题。和会从不曾在一个真正和平的环境下召开,因为和会经常伴有后续的局部战争、?机与骚乱等。这些问题在1918至1919年的巴黎和会期间非常严重,并明显制约了和会的有序运行。与此同时,1918至1919年爆发了自黑死病之后最具毁灭性的传染性疾病,2000万人因此而丧生,世界各地的社会生活及生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战后的不稳定性

俄国的危机引发了极度的不安。德国人被赶出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地区之后,协约国立刻向黑海、白海及太平洋等俄国周边的多个战略要点派出了特遣部队。协约国对布尔什维克的最终胜利及其向西方的扩散充满了恐惧,并且凡尔赛和会的气氛也因此而变得十分紧张。

布尔什维克主义很显然在向西方扩散。社会主义者支持了1918年11月的德国革命,共产主义暴动和起义贯穿了1918至1919年的整个冬天,4月巴伐利亚宣布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德国新共和政府虽然镇压了这些共产主义运动,但却给未来留下了不祥的阴影,因为新政府不得不求助于那些残留的旧军队以及极度仇恨共和的旧军官。奥匈帝国于1918年秋季崩溃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继承国,都陷入了严重的社会与经济动荡之中。在匈牙利,曾在莫斯科与列宁一起工作过的贝拉·库恩(约1886年至约1940年),借助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联盟建立了布尔什维克专?政权,库恩最终于1919年8月在罗马尼亚军队追击下外逃。与此同时,由充满怨恨的退役军官及无法适应平民生活的复原士兵组成的“自由军团”(Freikorps, 后有大学生参加),极力要求恢复君主制并袭击共产主义者。两位著名的理论家卡尔·李卜克内西(Karl Liebknecht, 1871—1919)与罗莎·卢森堡(Rosa Luxemburg,1870—1919),在押往监狱的途中被士兵杀害。前者建立了发起1919年起义的“斯巴达克同盟党”(Sparticist Party),后者协助建立了德国共产党。

协约国在近东面临更为严峻的不稳定局势。希腊的民族主义者重新唤起了恢复拜占庭帝?的希望,并发起了反对土耳其的武装斗争。1919年春,希腊军队在小亚细亚的士麦那(Smyrna)登陆。授权控制前土耳其帝国各部分的法国和英国,从一开始便与阿拉伯的领导者发生了纠纷。与此同时,犹太人迫切要求根据贝尔福宣言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家园,而这一要求却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强烈反对。

在印度,随着流行性疾病横扫次大陆,战争的灾难性后果体现得尤为充分。加盟协约国的印度职业军人在战争中表现突出,而受过教育的印度人认为实现进一步自治的时机已经成熟。然而,1919年4月的阿姆利则(Amritsar)大屠杀,则将严重的混乱局势推向了极致,其间英国将军命令士兵向手无寸铁的人群开火,导致大约1600人伤亡。

中国的局势更加不稳定。1911年至1912年革命,结束了满族王朝的统治并建立了一个极不稳定的共和国。中国人的内部分歧及俄国的衰落重新激发了日本侵占华北的野心。与此同时,美军对俄国北部的阿尔汉格尔(Archangel)与摩尔曼斯克(Murmansk)以及符拉迪沃斯托克(Vladivostok)港的占领,显然将影响未来的美苏关系。

当协约国聚集一处缔结和约时,世界正处于混乱之中。和平缔造者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复杂的并且往往是难以解决的,每一个具体问题似乎都难以找到令各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然而,与以往相比,世界对和会抱有的期望更大。在很多人看来,这场战争将“使世界变得更加民主与安全”,是一场终止战争的战争。

这些希望主要体现于伍德罗·威尔逊1918年的十四点纲领,其核心主张是通过保障海上自由及创立国际联盟来实现战后的和平。十四点纲领的主旨在于为战后谈判提供参考基础,威尔逊及其幕僚因此曾对其中的细节进行过深刻的推敲,以期适用于彻底的胜利、僵持局面甚至战败等不同的结局。然而,十四点纲领最终却成为和会必须严格遵循的条件,具体内容包括:

1签订公开和约,杜绝秘密外?。

2确保海上航行的绝对自由。

3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建立国家间平等贸易的环境。

4各国必须保证裁减军备。

5公正处理殖民地问题,并兼顾殖民地居民的利益要求。

6外国军队必须撤出俄国。

7恢复比利时的主权。

8外国军队撤出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9根据民族分布情况调整意大利疆界。

10允许奥匈帝国境内各民族自治。

11外国军队撤离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给予塞尔维亚出海口。

12保障土耳其的主权地位,但应给予土耳其治下的其他民族自治的机会,达达尼尔海峡开?为自由通行航道。

13重建独立并拥有出海口的波兰国家。

14建立旨在保障大小国主权地位的国家联盟。

十四点纲领并没有体现其他与此相抵触的希望与承诺,主要有三大类:协约国先前做出的外交承诺;民众因宣传战以及战争结束时部分协约国领导承诺而激发的希望;各国受习惯和传统影响而确立的支配性政策与发展趋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