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节:中国崛起策四 中国对美大战略的初步探讨(4)

中国崛起策 作者:刘涛


互联网络上对于中美关系的策略和中美大棋局的讨论已经非常丰富,而且由于中国国内对美关系的高度重视,大家对美国的了解程度很高,在这里笔者不打算对中美关系的方方面面进行长篇大论,而只是想谈谈中国该有何种对美的战略。已见到的分析大多的是美国对华战略的分析,而反过来,对中国该有何种对美的战略讨论得却非常少。笔者认为,未来15年到20年是中国崛起的最关键的时期,如何处理好同当今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关系至关重要,这不仅取决于美国怎么认识、定义我们,也取决于中国怎么认识、定义美国。美国的战略家往往能看得很远,可以说是深谋远虑,中国也应当相应地建立长远的、清晰的、全面的对美战略。笔者尝试着以中国过去20多年来中国对美国的政策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

(1)美国人可以清晰地定义中国为"利害关系人",中国该怎么定义美国的全球角色和中美关系?美国是全球民主的旗手,还是现代版的罗马帝国;是一个全球的超级霸权,还是一个市场经济和自由社会的捍卫者;是一个负责任的全球大国,还是一个穷兵黩武的"军产复合体"。中美关系究竟是战略伙伴关系,还是竞争关系,还是竞争及伙伴关系?我想中国对美国的定义的难度不会亚于美国对中国的定义。

(2)中国1979年以来进行了成功的现代化,其中改善中美关系是重要的一环。中国奉行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不当头,不直接挑战美国的核心利益,抓紧一切有利时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大规模冲突或是战争,以免破坏中国现代化的大局。在中美两国综合国力目前尚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这样的国策也应当继续成为未来20年对美关系基本战略。

(3)加强核心问题的对话和合作。中国民众强烈关注台湾问题,因为它涉及我们民族的感情和基本利益,中国领导人都会将台湾问题列为重中之重,甚至常常列为中美会谈的第一个议题。长时间来我们都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血花在了台湾问题上。美国把台湾当做美国"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是不可能帮助中国实现统一的。中国的统一归根结底还是要靠未来15年到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发展。我们应当建立更加宏观、更加有远见的国家安全观。全球化和中国融入世界早已让中国的国家利益扩展到全球各地,国家安全边界和利益边界绝不仅仅在于有形的国境线。我们应当加强中美关系中核心议题的分量,与美国就能源问题、全球战略问题、区域动荡问题进行紧密的对话和合作。建立一种基于全球化基础上的国家新型安全观和全球化视野中的中美关系应当是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4)全面评估美国的战略。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当然令我们很不快,美国也是阻挠中国统一最重要的外来势力。但是美国在日本的军事存在也无形中帮助我们锁住了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和一个潜在的超级大国。如果美军从日本撤走,日本凭现有的经济、科技实力绝对可以立即核武装自己,造出航空母舰,成为世界军事大国。总之,在双方有共同利益和交集的地方,应当加强合作,美国的一些好的制度方面的东西,包括先进的管理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我们应当结合中国国情认真研究和学习,为中国现代化服务。

(5)利用经济和贸易关系改善政治关系。中美两国的经济紧密融合应当成为中国改善对美关系有利的杠杆。

(6)中国应当制订长期政策,特别要致力于改善同美国国会的关系,因为美国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中的不少人,长期以来是比较敌视中国的。不仅是因为反共的意识形态,也是因为参众两院内亲台势力很强大。台湾长期通过美国的"第三院"--美国的院外游说集团影响美国的议员。台湾在蒋介石时代利用宋美龄出色的外交魅力攻势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在美国的政、商、军界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和亲台势力,台湾更是长期投入巨额资金到游说集团和说客身上,通过院外游说集团影响了美国许多议员,通过大量的游说工作,其他国家和地区甚至能影响到美国国会的决策,并影响国会通过有利于己方的议案(美国法律禁止利益团体直接游说议员,却允许利益团体通过院外游说集团和公司游说议员。这种游说公司不仅对本国利益集团开放,也对外国政府开放。台湾在美的游说工作相当有效。以色列、欧盟国家和台湾地区投资到美国游说公司最多)。鉴于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我们应当多去了解美国的政治运作模式,通过长期扎实有效的工作去影响美国各类不同团体,逐步培育起让美国各界了解中国,与中国友好的团体。

以上六点都是笔者的一些浅见,希望能引起更多人来重视中国对美的战略议题。建立长期的对美战略应该是国家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许多专家、学者、军事家和战略学者群策群力地去研究,笔者深切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出现一批自己杰出的战略理论家,以弥补中国在这一领域与美国不对称的差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