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国智 (3)

三国智 作者:程文超


诸葛疑兵败曹操:了解对手,因敌制胜p540诸葛亮智取汉中

在《三国演义》中,采用疑兵术以误敌的例子很多,谋臣智将,施计斗法,无不用疑,几乎每一条出奇制胜的妙计中都包含有这一思想。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更是善用疑兵取胜的高手。汉中之战时,诸葛亮使用疑兵计连败曹操的战例颇能给人一点启迪。

公元218年,刘备领兵10万围汉中,曹操闻报大惊,起兵40万亲征。定军山一役,蜀将黄忠计斩曹操大将夏侯渊。曹操大怒,亲统大军抵汉水与刘备决战,誓为夏侯渊报仇。蜀军见曹兵势大,退驻汉水之西,西军隔水相拒。刘备与孔明至营前观察两岸形势,谋划破敌之策。孔明见汉水上游有一带土山,可伏兵千余。回营后命赵云“引五百人,皆带鼓角伏于土山之下。或半夜,或黄昏,只听我营中炮响。炮响一声,擂鼓一番。只不要出战。”孔明自己却隐在高山上观察敌军动静。第二天,曹兵到阵前挑战,见蜀营既不出兵,也不射箭,叫喊了一阵便回去了。到了深夜,孔明见曹营灯火已灭,军士们刚刚歇息,使命营中放炮为号,令赵云的五百伏兵鼓角齐鸣,喊声震天。曹兵惊慌,疑有蜀兵劫寨,赶忙披挂出营迎敌。可出营一看,并不见有什么蜀兵劫寨,便回营安歇。待曹兵刚刚歇定,号炮又响,鼓角又鸣,呐喊又起。一夜数次,一连三夜,弄得曹兵彻夜不得安宁。曹操的谋士们认为,这是诸葛亮的疑兵计,建议曹操不要理睬。曹操却认为,如果多次皆假,却有一次真来劫营,我军不备,岂不要吃大亏。于是传令退兵三十里,找空阔之处安营扎寨。

诸葛亮见到曹军后退,笑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诸葛亮施疑兵之计逼退了曹兵,便乘势挥军渡过汉水。蜀军渡汉水后,诸葛亮传令背水扎营,故意置蜀军于险境,这又使得曹操疑惑不安。曹操深知“诸葛一生惟谨慎”,如果不是胜券在握,是决不会走“背水布阵”这种险棋的。诸葛亮正是看清了曹操这种心理,偏走此险棋来使他疑惑、胆怯。曹操为了探听蜀军虚实,下战书与刘备约定来日决战。

战斗刚开始,蜀军便佯败后退,“望汉水而逃,尽弃营寨,马匹军器丢满道上,曹军皆争取”。曹操急忙鸣金收兵。手下的将领疑惑的问曹操:“某等正待捉刘备,大王何故收军?”“吾见蜀兵背汉水安营,其可疑一也;多弃马匹军器,其可疑二也。可急退军,休取衣物。”曹操认为:蜀兵背水扎寨,本来就十分可疑;现在又刚刚交战就败走,而且一路丢下许多军器马匹,其中必然有阴谋,必须火速退兵,以防上当。于是命令:“妄取一物者立斩,火速退兵”。

正当曹兵开始掉头后撤时,蜀兵却返身向曹兵冲杀过来,“曹兵大溃而逃,孔明连夜追赶。操传令军回南郑。只见五路火起,原来魏延、张飞得严颜代守阆中,分兵杀来,先得了南郑。操心惊,望阳平关而走。玄德大兵追至南郑褒州”。诸葛亮背水列阵、临阵佯败,“打草惊蛇”,虚虚实实的计策使曹操一直处于疑惑之中,难以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以致曹军大溃。

在诸葛亮使用疑兵计之后,刘备问诸葛亮:“曹操此来,何败之速也?”诸葛亮答曰:“操平生为人多疑,虽能用兵,疑则多败。吾以疑兵胜之。”用疑是一种心理战术,只有识将性,知将情,用疑才能恰到好处。使用疑兵之计的前提是要了解对手,孔明正是将曹操多疑的性格研究得十分透彻,摸准了他的心理,所以每次用疑都能“对症下药”,立见成效。如果曹军的指挥官不是多疑的曹操,而是卤莽的许褚,恐怕不管什么疑兵不疑兵,早在蜀兵背水列阵的时候就冲过去了,“大溃”的便不是曹操而是刘备了。

曹操退守阳平关后,蜀军大将张飞又截获了曹军的粮草,失去了补给的曹操只得与蜀兵进行决战,以求速胜。“两阵对圆,玄德令刘封出马。……操令徐晃来迎,封诈败而走。操引兵追赶。蜀兵营中,四下炮响,鼓角齐鸣。操恐有伏兵,急教退军。曹兵自相践踏,死者极多。奔回阳平关,方才歇定,蜀兵赶到城下:东门放火,西门呐喊;南门放火,北门擂鼓。操大惧,弃关而走。蜀兵从后追袭。操正走之间,前面张飞引一枝兵截住,赵云引一枝兵从背后杀来,黄忠又引兵从褒州杀来。操大败,诸将保护曹操,夺路而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