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选首相之后,福田希望日本在环太平洋经贸发展领域独领风骚,认为只有这样才显示了经济大国、经济强国的地位及影响力。
日本倡导的沿太平洋地区各国未来经济合作的设想。1978年,由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作为一项国策正式提出。主要内容是在环太平洋地区建立一个松散的“链带”,把增进国际相互了解、加强海洋开发和资源方面的合作,推进产业政策,促进对外投资,改善货币金融制度,谋求日元在地区内部的流通等作为合作的课题。此后日本历任首相积极推动这一构想。1982年日本首相铃木善幸在夏威夷发表《太平洋时代的来临》演说,提出实现太平洋地区合作的“和平、自由、多样、互惠、开放”五项原则。中曾根康弘任首相后提出中曾根主义,设想把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国家组织起来,成立一个松散的联盟,以共同协调经济活动和发展分发配额时,有关成员应通知所有愿意按照配额量提供产品的其他成员。
福田康夫发表讲话
满足了进口国法律和行政规章要求的自然人、公司或机构均应有权申领配额,且在发放许可证时不应受到歧视。
1997年12月11日,为了挽救21世纪的地球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防止变暖京都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要求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38个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之间将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削减52%,降低到1990年以下的水平。其中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另外允许澳大利亚增加温室气体排放8%,挪威增加1%,冰岛增加10%,俄罗斯可以维持1990年的排放水平,加拿大必须削减6%,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制订自愿削减温室气体排放目标。
议定书允许采取下列四种减排方式:
1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2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3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4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
1999年6月1—14日,来自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德国波恩举行会议,以确定《京都议定书》的实施细节问题。
2001年7月19—2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六次缔约方会议后续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与会代表就为尽快落实《京都议定书》而提出的妥协方案达成了一致,新建议允许发达国家用更多的森林植被等抵消温室气体减排指标。
具体内容包括:
——186国就《京都议定书》达成一致,38个工业化国家许诺实现减少本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具有约束力的目标。
——欧盟将立即着手把这一协议变为各成员国的法律,强制各国到2010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8%。英国的法律目标将是把排放量减少125%,为较穷的欧盟国家留有发展余地。
——这项协议估计最快将在2002年实施:即只要55个国家把它定为国家的法律、排放量占工业化国家55%的国家认可这项协议后,这项协议就立即实施。
麻生太郎在工厂劳动
——工业化国家每年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5亿美元,帮助它们适应气候变化,发展新的清洁技术。
——工业化国家将得以通过培植森林、维护现有森林、改变耕作模式等方法要求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减排指标。
——世界将出现碳的国际贸易。那些通过在其他国家发展清洁技术而节省下碳的公司将得以获得减排指标并出售这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