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早
有人说圣诞节并非耶稣的生日,而是冬至的仪式。
冬至通常是12月22日或23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到冬至为止,白天变短。但是,过了冬至,白天就不会再变短了,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变长。
最近才出现了“深夜族”这个词,这大概是因为电费太便宜了。
以前灯油很贵,所以夜里很晚才睡是很奢侈的。太阳一落山,连灯都不点就早早睡觉了。日没闭门,早上和太阳一起起来——这是日常生活。
太阳出来的时间短还是长,习惯人工照明的现代人也许没有注意。但对过去的人来说,只有有太阳的时候才能过日子。白天的长短,是有关生活内容的重大问题。
要充实生活,让生活更丰富,只有早上早起,把清晨的时间也利用起来。
在中国,“王朝”、“朝廷”、“朝贡”、“朝政”、“来朝”等,有“朝”的词很多,都与政治相关,这是因为政治从早朝开始。调查一下清朝军机大臣的上班时间,竟然是清早四点左右,这样可当不了“深夜族”。
对过去的人来说,白天长,是件多珍贵的事,现代人无法想象。
以冬至为界,白天慢慢变长,人们一定会感到是上天送的礼物。
在日本,确实有些地方也有这样的传说——冬至时弘法大师会挨家送东西。
大师也好,圣诞老人也好,总之,从这一天开始,白天不会再变短,这是对上天赐予的礼物的朴素感谢。
冬至和圣诞节只相差数日,习惯和传说也很相似。
中国人到了冬至,有吃营养价值高的美食的习惯。大概也是出于前面所说的感谢之心,同时,也蕴涵着从这一天起就越来越冷、要吃点好东西增加抵抗力的生活智慧。
曾经看到过外国的报道,有一段写道:“夜晚的街道很黑。”以此判断该国文明度很低。
不光是“深夜族”的文明才是文明。有些地方晚上街道黑暗,大清早曙光微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鲜活的生活,那里也有健康的文明。
中国人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早上都起得很早。正是在这种地方,“长夜之宴”才显得奢侈可贵。
把是否有夜生活当作评价文明的标准,十分可笑。
相互尊重生活方式,是友好的第一步。
“昭” 字
“昭和”这个年号也迎来了第47年,超过日本最长的年号“明治”(45年)两年,正创造着新纪录。
中国有两个超过60年的年号——清康熙(61年)和清乾隆(60年)。汉武帝在位53年,期间使用了11个年号,这也是同一皇帝在位时改元的新纪录。关于年号时间的长短,中国第三位长的是明万历(47年),与“昭和”一样长。
不过,仔细想一想,现在世界上有年号的,只剩下日本了。
中国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改制共和,不再有年号。现在中国以西历纪年。
直到本世纪中期,越南名义上称“保大几年”,但实际已经废止年号了。
朝鲜的李氏王朝1910年灭亡,年号是隆熙四年,和王朝一起消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国家分为南朝鲜和北朝鲜,各自独立,年号未再度启用。
虽然还有异议,但普遍认为,日本的年号自大化改新的大化元年(645)开始,一共使用了250个年号,包含南北朝时期两朝的年号。日本只有南北朝的60年间,同时使用不同的年号。中国不止有同时使用两个年号的,还有同时使用四五个年号的。因为分裂时期很多,所以从汉代开始的年号,到最后的“宣统”,一共有650多个。
昭和的“昭”字,笔画少,发音响亮,意思也好,会让人认为应该经常被用作年号。实际上,在日本的250个年号中,使用“昭”字的,出人意外地只有“昭和”。
年号里有“和”字则很多。用作第一个字的只有“和铜”,用作第二个字的有“享和”、“元和”、“仁和”等,多达十四五例。
中国也经常用“和”字作年号。“和平”用了三次,分别在后汉、前梁、北魏。在中国,以前用过的年号,再用也没什么关系。用了四次的年号有“中兴”、“永康”、“永平”、“建元”、“太始”五种,用了五次的年号有“永和”、“甘露”、“建兴”三种。另外,“永兴”用了六次。
不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年号中用得最多的字是“永”,这是祈望王朝永远持续。
那么,中国年号有没有用“昭”字的?一查,看来只有前汉元帝的“建昭”(前38—前33)一次。
没有调查朝鲜、越南的年号,现在只知道中日两国很少用“昭”字做年号。理由不得而知,有一个说法是“昭”字口上有刀,字形不好。
但是,中国的皇帝、皇子也常用“昭”做名字,“昭”字只是和年号比较没缘分。
姓 谈
日本到底有多少个姓?
大概要以万来计了吧。总有电视节目猜奇怪的姓,似乎永不间断。
中国有“百家姓”之说,姓的数量有限。天下的人民是“百姓”,不过实际上比“百”要多,但也不到“千”,大概有五百多吧。
不论中国有多少姓,相较而言,日本姓的种类更加丰富。
在日本,通常结婚后女方随男方的姓;但在中国,结婚后女方还是保持自己娘家的姓。
孙文的未亡人是宋庆龄,其妹宋美龄是蒋介石夫人。毛泽东夫人是江青(这似乎不是本名),周恩来夫人是邓颖超。在中国,只是生出来的孩子随父姓。
中国又有“不娶同姓”的原则,十分严格。留在日本的华侨也很少有同姓结婚的。
近代科学表明,近亲结婚不利于优生学。一定是从经验中发现了“不娶同姓”这一规律。
如前所述,姓的种类少,同姓的人口就多。王、陈、李等姓,各有数千万人口。因此,虽说是同姓,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我和陈毅、陈伯达等人应该没有血缘关系。
不过,如果我的妹妹和姓江的人结婚,儿子的姓就是江。这时,我和这孩子的血缘关系很近。尽管如此,由于不是同姓,似乎可以和我的孩子结婚。这是个很大的矛盾。
不论如何,在恋爱前,要先问对方的姓,很是不便。这也就不能一见钟情了。
同姓不一定是血亲。倒是前面所说的虽是异姓,但血缘关系密切的人结婚更不好——理由都懂,但禁忌历史久远,现在依然存在,法律并未禁止。但直到现在,同姓结婚仍然很少。
拘泥于姓,是因为意识到其重要性。这是受以“家”为中心的儒教思想的影响,“家”拥有的力量太大,即使嫁给别人,也不会改姓。
大家熟悉的国姓爷郑成功,被赐皇家姓“朱”,但他并不自称“朱成功”,依然用郑姓。即使是皇帝赐姓,本姓也不能轻易改,这和结婚的女性一样。
近代中国煞费苦心地想脱离儒教体制,“家”的问题也与此相关。
不论如何,“不娶同姓”的禁忌,实质上会消失吧。不过,女性保持娘家的姓,是尊重个人的独立,应该不会改。
旧风俗在新的时代也通用,这是一个好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