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开健康的“三把钥匙”(7)

三把钥匙解健康 作者:陈建国


五脏都与人的情志精神活动密切相关,精神活动状况又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所以五脏除了在生理机能方面决定人体的健康之外,还通过调节情志来影响人的健康,发现这样的对应关系,我认为这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我们掌握这种对应关系,对于把控健康也很有帮助。

心主神明。神明是一个总的说法,心的状况的两极是阳亢和心虚,阳亢则心烦意乱,心神不宁,心虚则哀声叹气,有抑郁倾向。

肝主惊、主怒。肝阳亢则易怒、易躁,谋虑不周。重则神志昏乱、性情狂暴;肝气虚则倦怠消极,委屈流泪,惊恐不安。

脾主思。脾虚多思,疑心过重,心烦抑郁,四肢酸懒,便不成形。重则精神分裂。

肺主忧。肺阴虚就容易寡欢忧愁,多愁善感;肺阳虚则咳喘无力,胆小害怕。

肾主恐。肾虚记忆力减退,神情呆钝,睡眠惊醒,恐惧胆小,我们大家有一句俗话叫做吓得屁滚尿流,这种说法是有根有据的。人在极度突然的惊恐之下,会刺激与肾相关的膀胱,出现应激性“尿流”。

大家从上面的列举可以看出,五脏对神志的左右不是完全一对一的,而是存在交叉,当人的某种情志特别明显的时候,可能是多种脏器出了问题。

五脏共存一腔间 一损俱损互牵连

我们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对五脏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中医理论看待五脏,不仅要看各个脏器本身,更重要的是看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相当重要的。五脏中的每一个脏器,两两都存在一定的关联,这种关联就决定了人的健康,下面,我们简单地来看一看。

心与肝

心主血,肝藏血,心血旺盛,肝血才能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反过来说,如果肝藏血的功能减退,也可导致心血虚亏。

心与肺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要依靠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我们知道心主血,但血的循环则要借助于肺气的推动,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心与脾

脾主运化,心血必须借助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而成,而脾运化的精微又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传到全身。换一个角度看,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就会导致血不循经。

心与肾

从三焦的角度看,心在上焦,属火,肾在下焦,属水,心中之阳下降至肾,能温养肾阳;肾中之阴上升至心,则能涵养心阴。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和肾水就是互相升降、协调,保持和谐平衡,中医称为“心肾相交”,相反,如肾阴不足或心火扰动,两者失去协调关系,中医称为“心肾不交”。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心烦心悸、失眠多梦,怔忡,遗精等。

肝与脾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肝藏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如果肝气郁结,就会影响到脾,出现胁痛、腹胀、满闷不舒、厌食吞酸等症状。

肝与肺

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如果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就会出现胸闷、喘促等情况,如果肝火犯肺,又可见易怒、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状。

肝与肾

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又需肝血的补充,肝血又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过来说,如果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肾阴不足,可引起肝阴不足,就会出现耳鸣、眩晕、麻木、抽搐、肌肉跳动、下肢无力等症状,所以中医常常是肝肾同治,采用滋肾养肝的方法而获得疗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