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莫利!莫利!莫利!全能的上帝!(12)

无所畏惧:罗斯福重塑美国的百日新政 作者:(美)亚当·科恩


在罗斯福竞选初期,莫利在咨询了特格威尔和贝勒之后,草拟下一篇吸取了智囊团思想精髓的备忘录,并与罗斯福多次讨论修改。莫利于5月19日完成备忘录的撰写,其主题是罗斯福应该向胡佛提出两套明确的选择方案,“而不是在名字上有所差异的同一种反动教条”。莫利指出,关键是罗斯福要领导一个具有“自由思想”和“按照计划行动”的政党,提倡联邦政府应该积极抗击大萧条,并帮助大萧条的受害者。备忘录倡导集中经济规划,这是塔格威尔最钟爱的观点,罗斯福将其纳入第一批农业和工业政策的制定中。它主张进行银行体系和有价证券业改革,包括将投资和商业银行分离开来。

此外,备忘录还极力提倡失业救济和兴建大型公共工程,但它同时也支持平衡预算,恢复政府信心。这份备忘录带着这些互相对立的建议,逐渐制造了一个基本矛盾,即加大开支对抗大萧条与削减开支平衡预算的矛盾。这也是“百日新政”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莫利在这份备忘录的序言里首次提到了“新政”这个词。六星期之后,罗斯福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接受提名演说,其中也使用了这个词语。就此,一个新时代终于被冠以正名。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莫利和罗斯福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亲密的关系。竞选期间,也就是在就职前的11个月里,罗斯福游走全国各地发表竞选演说。他的行程有2.7万英里,足迹遍布全美41个州。对罗斯福来说,出去与选民见面--就像莫利所说--是一件“十足的乐事”。莫利通常都陪伴在罗斯福的左右,他提着装满书籍、演说稿和政策备忘录的箱子,在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的竞选专列上奋笔疾书。

这是一对奇怪的搭档,随和、中立、出生显贵的政治家和严肃、注重细节、永远铭记自己俄亥俄出生的学者。两人并不是朋友,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太过悬殊。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却远非一名野心勃勃的总统候选人与一个才华横溢、全心全意的下属之间的关系。莫利回忆说,是在两人之间逐渐形成的真正“亲密关系”,才使得“我们在一起时,罗斯福会毫无顾忌地边想边说出他的看法”。

竞选结束后,智囊团继续工作,为新政府起草政策,领域涉及农业立法、证券市场管制和银行改革等。莫利仍然是一切行动的中心,“所有意见和建议只有通过莫利当关的‘一人委员会’才能上达至罗斯福,”《新闻周刊》如此评论道。莫利一直在撰写罗斯福的就职演说稿。在空位期间,当胡佛邀请罗斯福到白宫商议有关欧洲战争债务事宜时,莫利的价值得到凸显。英国和其他债务国单方面宣布,将延迟偿还他们在一战期间欠美国的债务。胡佛表示愿意与他们谈判,以争取让这些国家在其他事务上作出让步。

罗斯福关注的焦点在国内,对外债事宜一概不知,因此他不愿意与胡佛就此事作任何深入的讨论。于是他叫莫利研究此事。虽然在战争债务方面莫利也不是专家,但他与贝勒一道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调查,并准备了相关问题的索引卡。令莫利感到意外的是,11月22号罗斯福居然叫他一起去白宫与胡佛见面。1月中旬,双方就战争债务问题举行第二次会面,罗斯福随即让胡佛的顾问就此事直接与莫利对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