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倾向共和党的农民让罗斯福赢得了胜利,因此罗斯福希望能将农民留在民主党的阵营。他认为,农业的振兴将会为20%的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这对带动整个经济的复苏必不可少。农业本身的原因也迫使他们不得不迅速采取行动。春耕时节就要来临,如果罗斯福稍有迟缓,农业计划就会延迟整整一年。此外,还有不断上升的激进主义浪潮。关于农业地区即将爆发革命的谣言开始传得沸沸扬扬。
在白宫会面时,华莱士希望能了解罗斯福对农业法案的要求。罗斯福的要求非常简单:他需要能够获得农民支持的法案。塔格威尔对此一点都不感到惊讶,几周前他就在日记里写道,罗斯福对自己想要采取的措施没什么“肯定的见解”,他倾向于跟随“农业领袖的主张”。罗斯福叫华莱士召集农业领袖来华盛顿开会,让他们为农业法案的内容投票,以便获得他们的支持。罗斯福表现得比华莱士还要急切。当华莱士建议在3月13日召开农业领袖会议时,罗斯福却要定在两天后的10号,星期五。同时,他警告华莱士和塔格威尔要密切留意可能会出现的说客。“如果他们给你们制造太多麻烦,就让他们到这里来,”他说。
农民的需求就是罗斯福的需求,但需求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现在许多农民都拥护华莱士和塔格威尔提倡的“国内分配制”,该制度主张奖励农民不耕种或少耕种,以此促进农产品价格的回升。但农业地区也广泛存在反对国内分配制的意见。农业地区的保守分子,包括工业设备制造商和磨坊主等,仍然支持麦柯纳里-豪根草案的倡议,即政府应该通过向海外倾销来促进农作物价格的回升。而另一方面,农业激进人士又在提倡“生产成本”,即不管农作物的价格如何,政府应该保证农民能够获得适当的利润。为了让农业法案能够出台,华莱士一边积极促成农业选区的一致同意,一边与罗斯福设法让国会通过议案。这样一来,国家命运的一部分就被交到了公众完全不认识的科学家、记者和农民的手中。
亨利·A·华莱士于1888年10月7日出生在爱荷华州阿戴尔郡的一所农庄,是卓越的亨利·华莱士家族的第三代。华莱士的祖父以“亨利叔叔”的昵称闻名于世,他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是一名苏格兰-爱尔兰移民的儿子。他年轻时就打定主意要当牧师,18岁时决定乘火车去西部。一名爱荷华记者这样描述亨利叔叔,“高高的个子,满脸胡须,性格温和,眼睛里闪烁着救世主的光芒”。亨利叔叔在伊利诺斯州上了一所神学院。后来他在密西西比河岸的两个长老会牧区做了牧师,一个是伊利诺斯州的洛克岛,另一个是爱荷华州的达文波特。当被诊断患上结核病后,亨利叔叔与妻子和五个孩子搬到了环境更好的爱荷华乡村居住。他们在阿戴尔郡的威斯敏斯特定居,开始从事农耕,此后亨利叔叔的病情逐渐好转。他开始为当地的报纸撰稿。后来的成就证明,亨利叔叔是一个天才辩论家。他在报纸上斥责政治机器和铁路垄断者。但在与他观点相反的报社编辑和老板发生一系列争执后,他失去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新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