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后期隋炀帝征高丽却失败了,高丽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什么是"京观"?就是战争中战胜一方会将战败一方阵亡士兵的尸体堆积在大道的两旁,堆筑起来,再覆土夯实,于是一场战争过后,大道两旁就会多出很多"金字塔",以炫耀武功。高丽国就将阵亡的隋帝国士兵尸体筑成京观炫耀胜利。由于战争失败和大工程积累矛盾,最终使得积压已久的底层怒火爆发。
在历史上,任何一次改革都必然会激化出很多矛盾,所以,改革的前提是要有充分的稳定能力,一旦矛盾出现,要有能力应对,否则,轻则改革失败,重则国家倾覆。其实,所谓的改革就是一场利益重新分配,所以,利益被削减的人自然要闹事,秦帝国的改革之所以能完成,是因为有秦帝国统一六国强大的威势,无论是秦帝国内部还是被征服土地都明白无法与强大的秦兵对抗,所以,虽然改革得以完成,但改革中积累的矛盾,征服战争庞大的需求,统一后巨大的工程,没有一丝弹性的法律,这些使得社会底层积聚了太多的怒火,因此,当秦始皇一死,再没有一个人能压住民间怒火。隋帝国的改革、战争和工程也起了同样的效果,但隋炀帝不是秦始皇,所以,他根本就压制不住民间和官僚队伍中的反对。
唐再盛也跳不出历史游戏圈
李隆基之后的李氏皇帝就没有几个像样的人了,李纯曾有过重振中央权威的努力,但他既没有这个才能也没有多少支持者,这样,李氏王朝的一帮笨蛋皇帝和一群心怀叵测的宦官以及一群拥兵自重的藩镇将领,这些人叠加起来,整个帝国也就离分崩离析不远了。
要干好一件事,就必须要具备充要条件,初唐就是最幸运的,因为这个时候有李世民这样的明君,有魏征这样的能臣,有尉迟敬德这样的武将,还有科举这类良好的制度,可以说有了封建王朝所需的最好的人和制度,并且各得其位、各谋其政,配合默契,因此唐帝国是最繁盛的,在它276年的生命期内,一半的时间都是黄金岁月。
唐帝国其实是一个胡汉混合政权,在唐时期,最盛行的就是"胡风",当时各种胡乐、胡服、胡食大行其道,因此胡文化在当时是非常吃香的。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的《长恨歌》,但今天很少有人知道他曾写过很多"毡帐诗",更少有人知道白居易晚年是居住在帐篷里的。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白居易辞去了刑部侍郎的官职,离开长安来到洛阳,居住在洛阳履道坊宅,但从他住在这栋宅子里后,他实际上就再没在房子里住过,而是一直住在宅子里的一顶青毡帐里,直到死去,他竟然在这个帐篷里住了18年。就在这18年里,就在这个帐篷里,他写了很多诗,这些诗被后人称为"毡帐诗",如《别毡帐火炉》、《池边即事》、《府酒五绝》、《雪夜喜李郎中见访兼酬所赠》、《青毡帐二十韵》、《风雪中作》、《酒熟忆皇甫十》、《初冬即事呈梦得》等,很多。宋朝程大昌对唐人也曾有过研究,他说:"唐人昏礼多有百子帐,特贵其名与昏宜,而其制度则非有子孙众多之义,盖其制本出塞外,特穹庐、拂庐之具体而微者。棬柳为圈,以相连琐,可张可阖,为其圈之多也,故以百子总之,亦非真有百圈也。其施张既成,大抵如今尖顶圆亭子,而用青毡通冒四隅上下,便于移置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