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一、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5)

日本改变中国 作者:王海涛


从此,这一败势在后来的中外近百年的战争中,一直延续,包括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北京烧杀抢掠。

这些战争中,让清政府感到空前触动的是鸦片战争,让中华民族最为沉痛的是甲午战争,让中国人最为无地自容的是八国联军的占领北京。

每一次战争的结果,都暴露了统治中华大地的这个政权已经百病缠身,并引发民间和政界的自救行动。

鸦片战争之际,在清政府看来,比外患更严重的是内忧,那就是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内忧外患之下,清政府发起了自救行动,也就是发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改革开放"。

中国历史走到此处,我们不妨暂时打住,看一下中国的东邻--清政府发起洋务运动的时候,日本在干什么?

日本与中国同是西方商船和军舰的目的地,但日本的危机要比中国晚大约15年。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培理将军舰开进浦贺港口。次年,日美签署《日美亲善条约》。数年后,日本相继与俄国、荷兰、英国法国缔结条约。日本的民族危机到来,已经是1860年代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清政府在遭受一番打击后开始自救的时候,日本的民族危机才刚刚开始。在面临沦为列强殖民地危险的情况下,日本也开始了自救行动,刚开始是"尊王攘夷运动",接下来则是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在时间上处于同一时期,但结局迥然不同。前者是以政治改革谋求富国强兵,后者则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下,"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输入技术,发展军事和经济。

有人将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与洋务运动进行过对比。发现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并把洋务运动称为晚清的"改革开放"。二者在技术操作层面确实有相似之处,都是利用"后发优势"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填补中外之间在"物质文明"层面的落差。

不过,在洋务运动正式开始之前,曾经有一段"思想启蒙"运动,也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些思想产生的过程。

大致看一下洋务运动(1861-1895)--这项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是如何进行的。

当太平天国运动引发的政权危机和鸦片战争所导致的领土危机交织在一起后,朝廷认识到,内乱的危害更大。解决内乱的方式之一,就是引入洋人的坚船利炮。所以,办理洋务的能臣,多是有"剿匪"经验的地方官员。

在清政府中,推动洋务运动的一批贵族和官僚被称为洋务派,主要人物,在中央有奕?、桂良、文祥,在地方官僚中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