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节:一、日本军舰撞沉"洋务运动"(6)

日本改变中国 作者:王海涛


洋务运动开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861年清政府成立了以奕?为首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以办理外交事务为主,同时办理以自强、求富为内容的洋务活动。

前面说过,1850年代的大清朝已经彻底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所以洋务运动目的就是缓解这种窘境,以拯救危局。

攘外必先安内,是当权者必然的逻辑。因此,洋务运动的开端便以向洋人购买和自己模仿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的形式开始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大多是在内政已经坏到接近政权崩溃的时候,才有自上而下变革的冲动。这种变革,都是修修补补式的,都是为了应付当下危机的被动之举。

洋务运动的开始,就是制造"现代化"的武器。希望制造出来的枪支弹药,像手术刀一样,能够切除帝国身上的肿瘤。

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弹药、大炮等军火。这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而购买西方近代军事武器较早而又较多、创办近代军用工业的规模较大而又较早者,是李鸿章及其统率的淮军。

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创办规模较大的军用企业4家:

1.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建成,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

2. 金陵机器制造总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南京建成,主要为"剿捻"制造枪支弹药。

3. 福州船政局。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专造兵、商务轮船。

4. 天津机器制造局。1866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办,主要制造华北地区用来"剿捻"的军事装备。

这些官办"国有企业"建立的同时,在总理衙门的主导之下,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与列强暂时达成了"和好"的局面。

但这种局面注定是短暂的。到了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侵略有了加剧的趋势。新的形势促使清政府在军事上大力建设海军、增强海防,编练区别于湘淮军的新式陆军。为了建立新式海军,清政府除设厂制造兵船外,还以重金向外国购买军舰。清政府先后向英、德等国订购舰只,建立了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和北洋水师。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也开始波及民用工业。洋务派在继续设立兵工厂和扩大原有的军用工业之外,主要着重于民用工业企业的创办和经营,以期与洋商竞争。

1873年创设的轮船招商局,是由军用工业为主向民用工业企业为主转变的标志。由于洋务运动的任务和内容有了某些改变,洋务派在原有官僚集团之外,又增加了一些买办商人和有维新倾向的知识分子。

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企业,一为"分洋商之利",以保护利权,并获得饷源;同时也为军用工业所需金属原料和煤炭燃料可以由自己创办的这些工业得到供给,减少对外国的依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