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北与宁夏、内蒙古交界处,食盐、毛皮、甘草“三宝”是主要出口物资。红军占领盐池、定边后,西北办事处决定,由毛泽民率领经济工作团,前去统一领导新区的食盐生产与贸易工作,积极组织运输食盐和其他农副产品出口。
每年七八月间是产盐最好的季节。毛泽民走进洁白晶莹的盐场,眼界大开。也许是红军扎根陕甘宁,大自然给予的特别眷顾,在质朴敦厚的黄土地下,不仅埋藏了黑色的石油,还镶嵌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白色“聚宝盆”。
长期从事党的经济工作,毛泽民练就了一双发掘财源的慧眼,既然食盐的资源这样充足,我们就要紧紧抱住这个“聚宝盆”,把盐运出去就能以此筹集钱款,使盐业生产成为边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在当地商人的帮助下,仅用了两天时间,经济工作团就采购了大量的布匹和百货。毛泽民紧急调来20多峰骆驼,派专人把布匹和百货押送回保安。
毛泽民到盐池县几天时间,就接收了汉地盐业公司,组织盐场民工和农民开采盐矿,发动商人贩运食盐,同时又去接收蒙民的北大池和狗池盐场。为了团结蒙民共同抗日,毛泽民与西征红军政治部商定,把北大池和狗池盐场交给蒙民管理,搞联合经营。他积极鼓励根据地军民多产盐,运往东北军和西北军的辖区扩大出口贸易,用食盐换回了根据地红军所需要的粮食、布匹、医药等物资。在毛泽民的积极倡导与推动下,盐池、定边的盐业生产和食盐贸易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这时,国民经济部所属外贸总局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设立了陕南、宜川、安塞、绥德、清涧、定边等6个分局。运输队拥有30多头大牲口—骡子。陕甘宁边区沟壑纵横,交通非常不便,有了这许多骡子就解决了运输的大问题。经济工作团还没收了豪绅盐霸100多峰骆驼,组织成浩浩荡荡的贸易运输队。
在这段时间里,毛泽民与中央的来往电报非常频繁,仅给军委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以及西北办事处负责人的电报就有近20封,主要内容都是盐地开发,购买布匹、帐篷,紧急筹款和物资运输等问题。
陕甘宁边区苍凉的黄土地,给毛泽民提供了施展经济才华的大舞台。他紧紧抓住石油、食盐,这一黑一白两大经济命脉做文章,依靠、组织消费合作社帮助边区人民克服暂时困难,改善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