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叹机缘:袁世凯发迹之谜(2)

北洋野史:乱世军阀这么干 作者:金满楼


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也是个秀才,他在功名上不如弟弟袁保庆,也从来没有出去做过官,但他有一点比袁保庆强,那就是他能生儿子,而且一口气就生了六个,这过继给袁保庆的袁世凯排行老四,所以袁世凯的外号“袁老四”就是这么来的。

袁老四的运气着实不赖,他七岁后便跟着嗣父袁保庆在济南、南京这样的大城市生活,见过不少世面。袁保庆对袁世凯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视,他给袁世凯请的塾师都是当地的名举人,但袁世凯虽然聪明,却不喜读书而好拳脚。当时有一个名叫曲沼的老师,这个人文武双全,他见袁世凯喜欢舞枪弄棒,于是便教给他一套拳术,后来袁世凯喜欢驰马试剑,估计与此有关。

但不幸的是,袁保庆44岁那年在南京任上突然感染时疫,当年便抛妻弃子,离开了人世。无奈之下,袁保庆的遗孀牛氏只好带着十四岁的嗣子袁世凯回到项城老家,但就在第二年,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也因病去世。

袁家当时乃官宦之家,吃穿固然不愁,但此时的袁世凯母子毕竟是孤儿寡母,也颇为可怜。这时,袁世凯的运气又来了,他的堂叔袁保恒,这位在翰林院做编修的进士大老爷,他在回乡省亲的时候见袁世凯年纪虽小,但看上去天资聪颖,似乎人才可造,于是便将这个侄子接到北京,打算让袁世凯跟随他读书,日后走科举之道。于是,十五岁的袁世凯便跟着堂叔袁保恒去了北京。

袁保恒是个饱学的翰林,在其严格教导之下,袁世凯参加过两次乡试,但一次都没有考中。当时另一位在京为官的堂叔袁保龄,他在看过袁世凯的文章后,也说袁老四在学问上天分不高、前途不大。羞愤之下,袁世凯将之前所作的诗文全部付之一炬,恨恨地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娱光阴耶?”

袁世凯的话颇有意思,当年洪秀全因考不上秀才而撕了圣贤书大骂:“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开科取士!”……于是洪天王就另立门户,造反了。

袁世凯出身官宦世家,自然还没到要去造反那一步。据《朝野新谭》上说,袁保恒在天津海关道任上的时候,曾经带着袁世凯去拜见直隶总督兼北洋总督李鸿章。李鸿章见袁世凯聪明伶俐,很是赏识,便要赏给他差事,但袁保恒还是希望袁世凯能通过科举之路出人头地,便替袁世凯婉拒道:“我家侄儿年纪尚小,并无才学,大人如果派他差使的话,恐怕他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李鸿章听后,摇头说:“你真的这样看不起你这个侄儿吗?据我看啊,他将来的功名事业,恐怕在你的百倍以上呢!”

持此观点的人还不止李鸿章一人。据传,陈州府城隍庙前有一位很出名的相命先生名叫“瞿然惊神算”,有一次袁世凯请他看相,这位瞿然先生在对袁端详很久之后,以极其严肃的口吻说:“公子天庭广阔,来自富贵之家,少年英发,出人头地,中年位跻公卿,五十微有挫折,但正是以退为进,祸为福倚,此后有七年大运,贵不可言。”

袁世凯走后,瞿然先生望着他的背影,又补了一句:“此子不同凡人,如宿命论定,必为乱世之枭雄。”以后来的之事实验证,此人真不愧为“神算子”。

当时陈州还有一位名叫段晴川的翰林学士,他号称知人论世,颇有独见之明,据说凡经他品题过的人,无不名声噪起。袁世凯得知后,也曾慕名前往谒见,段翰林认为袁世凯虽然制艺不足但才气有余,将来的功业极可能凌驾于其叔祖袁甲三之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