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醉翁之意,岂止在酒(3)

大片时代:冯小刚与华谊兄弟 作者:秋原


通过参与CCTV《赢在中国》这种“创业”主题的电视节目,马云已经愈加清晰地意识到媒体的影响力,也感觉出传媒力量能为他的事业带来哪些特别的优势了。以马云的一贯行事,他对传媒业的态度,肯定不只限于“玩一票儿就撤”的。

大王总一向以艺术家自称,但我不知道有谁注意到了没有,马云也有某些类似的个人偏好--不是绘画,而是表演。我以前看过马云在《赢在中国》节目中的几场演讲,发现此人居然带着一股随时准备抢戏的劲头。他的演讲,就是“以讲为演”的表演过程,神情言语、张弛顿错,都具备非常特别的架势,按俺们影视圈里评介演员的话说:身上带着“范儿”呢。人往台上一站,一张嘴,浑身上下就带出“戏”来了。仿佛他在台下是有意捂着藏着,一旦有机会上台,见到镜头就立马“爆发”出来,顿时一鸣惊人,颇让观者有刮目相看之感。

这些说明,马云身上具备一种“台上要疯魔”的演员天分。面对镜头时,他表现出来的不是拘泥紧张,而是极度的兴奋--没有人刻意去教他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天生的!他很有可能成为继王忠军之后,娱乐业里一位非常另类,同时也非常抢眼的“大腕”。

在“商人”的身份之外还扮演着第二甚至第三种角色,并屡次发挥、表现出来,这是马云和王忠军的相似之处。

既然马云能和王忠军一拍即合,那么两人肯定是言语投机的一对了。用一句经常出现在新闻联播里的话恰当地去形容他们,那就是:我们欣赏对方在××问题上坚持的一贯立场;双方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看法相同,立场相近,沟通良好,合作密切……

事实上,在2004年之前的四年中,当时的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并没有赢利,公司运营甚至一度处于亏损状态中,即便是冯小刚导演的三部票房成绩呈现逐年上升走势的贺岁片,也没能完全扭转这一经营状况。《大腕》、《手机》、《天下无贼》,这三部贺岁片本身的商业收益也并不是让人特别振奋。这和当时华谊自身的一些内部因素有关,比如经营业务比较单一、业务量不大。也和一些客观因素有关--在2003年前,只有国有企业才拥有电影发行权,从事电影制作业的民营公司没有电影发行许可证,相当于被束缚了手脚。

但是从2001年的《大腕》开始,到2004年的《天下无贼》,三部冯氏电影票房数字逐年增长,自然意味着放映场次和观影人次的增长,这必然会越来越受到广告客户的垂青,作为电影贴片广告和植入广告的代理方,华谊兄弟的广告业务因此受益匪浅。无论是冯小刚本人还是华谊兄弟公司,他们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大幅提升,这就让人嗅到了其中的商业潜力。更雄厚的资本力量对他们新一轮的热情关注和追逐,就在2004年年末发生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