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一代(1)

80后的迷思与出路 作者:吕静霞


现在毕业的80后大学生就业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不仅恋爱成了问题,就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尽管不少80后还怀揣着天之骄子的梦想,但面临的就业状况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已经完全不同了。据统计,2006年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激增至413万;2008年全国共有应届高校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为611万。

当我们80后十几年寒窗毕业如潮水般涌入就业市场时,几乎每个大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就业恐慌,至今2008年毕业的大学生仍有100万人尚未就业。十几年教育投资却是竹篮子打水,社会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即便暂时找到了饭碗,结果也不是很理想,工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次;月薪在1000元以下、3000~4000元之间和月薪为5000元以上,有的做着连小学毕业也能做的工作。真没想到,辛辛苦苦小学六年、勤勤恳恳初中三年、废寝忘食高中三年,过五关斩六将,好不容易弄了个大学上,使尽浑身解数拿到英语四级、计算机三级证,毕业证、学位证二证在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意的工作,证也考到了,发现自己还是一个二百五。

有媒体报道说,工作不如意的青年纷纷找“半仙”为自己“指点迷津”,“半仙”们的生意由此一度兴隆。另外,还有网上流行的“扑克算命”、“星座游戏”更是让许多女生乐此不疲。

而同时,形形色色的新潮就业手段出现在了80后中。某女大学生多次求职未果,竟用撩人的低胸博取面试官的好感,还有的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女毕业生应聘时搭配一名优秀男生的“拉郎配”……

从何时开始,大学毕业生成了烫手的山芋?没经验、工资低、眼高手低;做最差的工作觉得丢人,找最好的工作又找不到,甚至很多企业对大学生的薪水定位就是300元,甚至于以试工期的方式剥夺了其应得的一点点工资,还不给缴纳保险,合同甚至都没有。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刚毕业时的豪情壮志早已退去,但是眼前的工作又总是如同鸡肋,弃之不舍,食之无味。就这么左看看、右瞅瞅,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了……

更闹心的,即便每月拿着微薄的薪水,还总是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不管是待业啃老的大学生,还是在岗的职场80后,都在扮演着“猪坚强”的角色。

尤其农村出身的80后已经无路可退。家里含辛茹苦地供学,为的是有一天金榜题名、光耀门楣,到如今却要为自己的明天发愁,显然违背初衷,但又没有脸面回家。曾看到一个80后这样的感慨:我在上海,一个月三千多的低薪,毕业4年了,老家农村的。爸妈一直让我回去,可是我不想回去,回去了连小学没毕业的同学都比不上,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在外边,死活好歹的反正别人也不知道。一说起来,还觉着挺牛的,可是真要回去了,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想想企业给出的底薪越来越少,门槛却越来越高,600元可以雇一个大学生,1500元可以雇一个研究生,怪不得有人感叹现在的大学生“贱比大白菜”,贬值速度直追1992年的卢布。

大学文凭的贬值、糟糕的就业现状延长了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周期,社会平均初次就业年龄一再被推迟。为了增加就业砝码,很多人不得不选择继续在校深造考研;反过来,考研热又加剧了就业难。有人比喻说,博士硕士找工作的难度,相当于女博士找老公的难度,此话听起来有些夸张,实则很真切。

小赵是北京大学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但是他一点没有出身名校的优越感,而是充满了焦虑和恐慌。他说,我家那边就出了我这么个研究生,而且还背着块“北大”的牌子,被父老乡亲给予了厚望,他们都认为我铁定能找到一份体面的高薪工作,其实自己心里压力很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