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消费
不少年轻父母把新生儿接回家,首先就是请月嫂,这需要不少的一笔钱。一名刚刚当爸爸的80后无奈地说:“我去找的时候,就剩俩月嫂,一个每月5000元,一个每月4700元,我选了便宜的那个。”这样下来,这位年轻爸爸一个月的工资就原封不动地都给月嫂了。
孩子婴幼儿时期高额的奶粉钱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一罐900克的奶粉最少也要一百多一罐,一个月至少两三罐,现在流行的各式各样让婴儿脑部发育均衡的奶粉和进口奶粉价格则更高。为了孩子能聪明伶俐、健康成长,很多80后家长宁肯节衣缩食也要为孩子买好奶粉。玩具和衣服
玩具和衣服是孩子的另一项重头开销,如今一般的品牌童装一套最少都一二百元,进口牌子价格更要翻番,甚至比大人的服装都要贵;玩具的价格更不得了,一套乐高积木上千,一般的遥控车、芭比娃娃都要数百元,很多玩具看起来不起眼,买下来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教育消费
孩子上幼儿园之后,花钱再次升级。幼儿园托费一般都是两三千元一个月,再加上平时带的零食、零花钱等,都是不小的支出。而孩子上学之后,虽说有9年的义务制教育,可家长花的钱一点都省不下。光择校费和培训班这两项花费,就几乎要了很多80后父母的命。
如果孩子面临升学,从一个月上万元的冲刺考级班、口语集训班,到托关系走人情的“交际费”,到最后的择校费,花费往往是十万二十万。即使孩子不是面临升学,社会上的各种培训班加起来也价钱不菲。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为孩子在课外报了奥数、外语、作文培训等,还让孩子学习游泳、钢琴和画画等兴趣班,每月花费更是动辄几千上万元。
教育负担之重,压得家长们抬不起头,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的育儿花费如同一片浓重的乌云,罩在了已届生育年龄的80后身上。生还是不生,要不要做“孩奴”,年轻一代正在生育问题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很多80后表示,养活自己都难,再养个孩子,第一遭罪;第二对不起下一代;第三没有社会责任感,所以大多觉得负担不了那么重的责任,给不了孩子一个温馨快乐和经济实力充足的生活,自己生了孩子就被套牢了,永远也出不来,所以选择不生孩子。
生于1982年的张先生年前刚刚结婚,短期内没有要孩子的打算,他表示:“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和良好的自身素养,没能力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就不要生。那样将会让自己一生辛苦劳累,同时也误了孩子,是对下一代的极度不负责任。”
也有人表示,“孩奴”的诞生有很大原因是家长们在作茧自缚,他们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出发并不断膨胀,为了孩子爆发出自己根本无法承受的消费热情,并尽自己的能力去花时间挣更多的钱。他们因为对孩子寄予了不切实际的希望,所以一生都在为子女打拼,而失去了自我价值,这种“奴性”不值得提倡。
针对80后的“孩奴恐惧症”,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养育子女一定要做好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准备。如果家庭在收入、房子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孩子出生了,即使当“孩奴”也没什么。但如果两方面都还没做好准备,生下小孩肯定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状态。
也有理财专家指出,80后“孩奴族”没钱养育下一代与不善理财也有一定的关系,有了孩子仍“今天花明天的钱”,在目前条件下很容易出问题。因此从年轻时开始“投资理财”、为孩子准备教育基金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