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自我认知,首要的问题就是,你是谁?你想要什么?读书时,只要努力、勤奋,有点小聪明就能考取好的成绩,可是,出来社会工作就很不同了,你发现很多事情都是事与愿违,都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所以会感到很茫然、很失落、很无助,甚至对于自己达不到所要的巅峰而愤怒,对于别人的自私心、别人的现实感到愤怒和嫉妒。
是的,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不甚满足,都有生存上的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有焦虑就容易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须在压力下做出选择,搞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职场上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情况多如牛毛,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几个转转下来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即便世界不抛弃你,自己也会沉沦。
关于“你是谁”,这是一个充满思辨的永恒话题。早在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德尔斐的一个古神庙前,竖着一块石碑,石碑上镌刻着一句象征着最高智能的“阿波罗神谕”:“认识你自己”。这句简单得仅有五个字的名言却表达了无比深邃、无比丰富的内涵。千百年来人类仍不断地在询问自己是谁,可见,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人们所必须首先面对的问题。
对于现今社会的80后来说,生活不断向我们施加压力,要求我们取得成功,所以,在这之前有必要搞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这对我们的未来至关重要。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别人就会为我们规定,我们将变得很被动。
也许有人觉得这个问题很幼稚,“我是谁”我还不清楚吗?我就是张三,我就是李四,我就是我!我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话虽说得不错,但其实,这儿要问的不是你姓甚名谁,而是对自我的分析。每个人觉得对自己很了解,但要真正认清自己却是最难的。为什么那么多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那么多人觉得自己不被人理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明白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即将而立之年还未构建起自己完整的信念和价值体系,不知自己喜欢干什么、会干什么、做什么才能做到最好,那么,无论我们今后做什么工作、赚多少钱,我们也会生活在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中,充满彷徨和惶惑不安。
潘石屹在他的BLOG上曾讲过这样一段话:“市场有没有泡沫,最关键的是要看人有没有泡沫,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和自己的未来,就一定会制造出泡沫,在市场上就会出现泡沫。”
可见,对自我认知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高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是谁,就是要分析自己的专长、认清自己的短处,以做到扬长避短。
对于第二个问题,也许大多数年轻人都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有生存压力,有生存压力就会有很多焦虑,大家每天忙忙碌碌,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也许大家唯一的想法只是——想要一份工作,想要一份不错的薪水,于是,为了得到薪水尝试饮鸩止渴,越是饥不择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败,经历越来越差,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有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过于模糊,知道想做金融方面的工作,金融又分很多领域,不知是做银行、证券还是风险投资呢?有人想做职业经理人,究竟想做哪个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呢?市场的、销售的、财务的还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一点都不清楚。
所以,静下心来认清自己想要什么很重要,稳定?Money?经验?权力?然后再进一步进行详细分解,这个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职业动机的优先顺序,建立一个平衡。例如你可以从物质报酬、权力、稳定性、自主、专精、多样性、创意休闲、奉献、冒险等要素中,按照内在需求,依照重要程度排出次序,找出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最看重的核心,确定职业能否带来的物质和精神回报,由此决定取舍。很难取舍的时候,正确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即使眼前利益受损,时间也将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正确的。
在确定这个问题时,宜将眼光放远一点,不要将薪水放在第一位。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上没有什么太大负担,精力比较旺盛,即使工资不高,应酬基本生活也是绰绰有余。但一到了中年,各种生活压力就会扑面而来,小孩方面需要不小的一笔花销,父母一旦生病也是不小的负担,那时候需要挣多少钱才够花才显得重要。所以,起初的薪水没有必要太在乎,别人挣得多也没有必要眼红,关键是应从整个人生的长度来考虑。即使我们的努力在短期内没有得到回报,也没有必要沮丧;职业发展的目的不只是现在,而是更长远的未来。短期内收入低一些不可怕,问题的关键是几年后我们能够有多高的收入,如果眼光只盯着温饱,得到的永远只有温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