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任何事物都是有着差别。同样人与人的思想也存在着差异。任何事物都存在于有形和无形的两个方面,看不见但能够感受和体验到的思想也是一样,是由情绪和境界两个方面所构成。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流动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详地打坐于半山坡上。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师父问:“外面怎么样?”“全黑了。”“还有什么吗?”“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在相同的环境中,有些人感知到的是无限的美好,有些人感到的则只有一片漆黑,上下的分野在于心灵的空明。
面对生死考验,有人望而却步,有人却能超越恐惧,勇敢拼搏。不论是上甘岭战役中的黄继光,还是隆化战斗中的董存瑞;不论是救助落水儿童的大学生,还是危难时刻见义勇为的普通人;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不论他们面对的是敌众我寡的局面,还是恶劣不堪的环境,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都能够超越恐惧,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为祖国、为人民、为自由、为他人利益英勇献身。这是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超越了生死、名利、地位,展现出人们潜意识中高尚的人格诉求和璀璨的人性光辉。它创造了美好的未来,改写了人类的进程,又因为这些行为都是利他的,所以那些英雄的英名伟绩得以流芳百世,引得世人争相传诵。
思想=情绪+境界
情绪是思想的能量,会阻碍和约束思想的方向和强度。在同样的情绪中,由于每个人的思想境界不同,反映出来的行为模式也会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曾听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酒鬼因喝醉了酒到处闹事,被警察送进了监狱。而他两个幼小的儿子无依无靠,只好自力更生。
十多年后,一名记者找到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与他父亲一样,也成了酒鬼,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过着这样的生活,成为酒鬼的儿子这样和记者说:“有这样的老子,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记者又找到西装革履,富甲一方的另一个儿子,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成就时,他说:“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所以我只好自己多努力。”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有着同样的家庭、职业、社会、教育的人差异依然很大:有些人只干一件事就想要一份回报,而有些人则是“俯首甘为孺子牛”;有些人是战场上无畏的勇士,有些人则是只知自己逃命的懦夫;有些人会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一分钟,而另一些人则是晃荡虚度;有些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有些人则浑水摸鱼趁机渔利;有些人待人厚道,遇事总是感恩,有些人虚伪客套坑蒙拐骗……为什么同样是人,却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和不同呢?我们可以得出肯定的答案:那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不同。
西方人对于“心”的概念局限在物质的心脏,而东方人则更准确的将它定义为人的思想。尽管人的肉体基本相同,但精神也就是思想是有所不同的。这种不同虽然无法用物理方法量化,但却是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得到的。也有一些先知们将人的这种不同形容为“心”的不同,认为对一个人来说,“心”的本质和身体实际上一点关系也没有,他们认为“心”的本质是一个人的觉知状态,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式的理解和表现取决于每个人自己不同的“心”也就是思想境界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