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浩
初识李长声,是在南方都市报的读书网页上,一个名为“日下散记”的专栏,读他写日本文人作家昔日在狭小只有四帖半(四个半榻榻米)的房间内,生活与写作的情态。读完那一篇以后,每周一访此网页找李长声的文章读,就像上了瘾一样。直到某月某日,网页上竟不再有新稿,怅然若失,又没处寻,不知此君从何处来,文章又往何处去了。
念念李君文字,好有一比,习看小桥流水,南方风情,忽见白山黑水,北地衣冠。这说的是中文书写的文人笔下的日本,数十年来的台湾自有一熟悉的笔路,温婉绵延,这李长声的思路另有传承,描摹笔法,犹有古风,说事语气,引人入胜,讲日本文坛风流旧事,仿佛三十年代周作人那一辈民国文人出土,但对书市今貌新人流风,又如数家珍,这样一位功底深厚的北派高手,究竟哪儿冒出来的?
我的闷葫芦毕竟没闷得太久,口袋里的锥子毕竟能冒尖,台湾出版界的能人也就在东京近郊找着了他,李长声为郭重兴策划的时代小说系列跨刀写了几篇脍炙人口的导读,更亲自下海翻译了藤泽周平的《隐剑孤影抄》,“读山本(周五郎)小说要准备落泪。度世维艰,正好用泪水来滋润我们干枯的心田。”李长声的好句子是值得背诵的。
我当然更爱读李长声的随笔,通古博今,真性情织出的好见识,他微醺时写就的最好,你更该微醺时读。二○○七年的出版盛事,便是两岸三城知名出版人竞编李长声的随笔三书:台北傅月庵编的《居酒屋闲话》,北京秦岚编《日边瞻日本》和上海陆灏编的《浮世物语》。你若问我,哪一本胜出,真不好说,合该读者是赢家,李长声坐北听东南西风,自然更是赢家。
人红挡不住,二○○八好年冬。“网络与书”郝明义走访东京,挖出了李长声旅日二十年压箱底的活儿。话说一九八八年李君从中国东北自费负笈东瀛,专攻日本出版文化,这《吉川英治与吉本芭娜娜之间:日本书业见学八记》,写日本作家与书、出版人与事,写流行现象,文学奖书评漫画,笔下无虚字,俱是硬里子。先睹为快,竟读书稿,比对《四帖半闲话》以来所读李长声随笔结集诸册佳文,情致都一一寻得出处,既是文人胸怀,更见学者功底,想象二十年东渡,寒窗沽酒文章,写尽出版兴废事,一山更比一山青。此书当得爱书人一句:相见恨晚李长声。
(陈浩,新闻人,台湾媒体资深专业经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