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忽视精确(1)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第六章  忽视精确

初到华夏之人,对中国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雷同。他们的相貌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穿着总是蓝色,国民眼里的“神色”呆滞,似乎“总盯着一处”,辫子也像是同一豆荚中的一双豌豆,一模一样。然而,即使是最缺乏观察力的旅游者,无论别人怎么介绍中国人的特性,都会概括出一点感受:这种死气沉沉的雷同性中包含着很大的差异。两个地区,不管怎么邻近,口音也不相同,差异之处不仅有趣,而且难于解释。直到一种新“方言”被共同确认时,这种差异才能逐渐缩小。在中国,那些有知识的人,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们,纵令是同一个字,也会有许多不同的“发音”。人们经常提醒我们,风俗习惯也同样相差很大,用中国人的俗话说,就是十里不同俗,这种实例,处处可见。最普遍的,是度量衡不一致,而在西方,度量衡的绝对一致,乃是舒适生活的依据。

度量标准的二重性,时常使欧洲人异常烦恼,而中国人竟然都非常快活。货币有两种,衡器有两种,度量也有两种,这些对他们来说似乎自然而然,平平常常,没有必要提出异议。询问一个卖肉饼的人,每天做多少饼;他答道大概用“一百斤面粉”,至于多少面粉能做多少张饼,就明智地留给询问者去推测了。同样,有人问一位农民,他的一头牛有多重,过去说的重量好像太轻了,他就解释说,他忘了算骨头了!一位仆人报知的身高,明显与他的身材不符,经过盘问,他才承认没有把肩膀以上的部分算在内。他曾当过兵,负重的时候,重要的是知道锁骨的高度。从那以后,这位中国士兵的实际中就没有注意头部,所以这次忽略了。一位乡下人计算距离的方式与这位士兵不同,他声称他住在“离城九十里”的地方,经过详细追问,才答应减低里数,原来他计算的是往返的双程里数,实际距离仅“四十五里”!

中国计量不一致的实例,最明显的莫过于计算铜钱的方法了。铜钱是这个帝国唯一的货币,所有地方都是十进位,这是最简易的计算方法。但是,不特地询问,谁也不能担保一串钱能达到预想的一百文。不必走遍十八个省份的大部分地区,就会发现一串钱的数目有许多种,种类多得没有法度,难于解释,从理论上的一百钱“一串”至九十九、九十八、九十六、八十三(如陕西省府),一直降至直隶省东部的三十三钱,其它地方可能还有更低的。银子买卖中的秤量也是同样的,甚至更为严重。除非偶然巧合,没有两个地方使用同一的“两”,即使是一个地方,也有许多种不同的两。这给外来人造成极大的困惑,除了那些专门从事银两买卖的,所有的人都要遭受一定损失。这给诚实的人带来无究的烦恼。纵令在中国,也有许多诚实的人。货币混乱里永存的动因是很明显的。然而我们这里仅谈有关事实,不便道破内中隐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