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守旧(4)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中国人目前对西方国家的态度是一种拖延态度。一方面,他们接收新鲜事物的愿望很小;另一方面,他们就不想放弃旧的。就像我们看到的泥屋,早就该回归泥土了,却用粗陋的柱子支撑着,延缓倒塌。旧的风俗、宗教、迷信已经过时了,仍然履行以往的职责。“旧的不走,新的不来。”他们告诉我们,这不无道理,事情的变化进程会长时间受阻、也会突然飞速猛进。

电报一开始引进中国时,英国驻某沿海省份总督,禀告皇上,当地人如此敌视这一新鲜事物,电线都架不起来。但是,与法国开战时,不仅电线架起来了,该省当局还迅速建起了电报站,并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不久以前,许多人迷信风水,极力反对引进铁路。修建第一条铁路是在开平煤矿,铁路很短,只是煤矿的一个出口,铁路要通过一大片墓地,需要当地人迁坟,在法国和英国都是如此,若只是“风水”和蒸汽机之间的较量,那么,只要看一眼分开的墓地,就会明白,在发动机面前,从来就没有什么“风水”。在以后的修建过程中,铁路修建缓慢的原因,一半是经济因素,一半是土占、地卜。译者注:土占、地卜,抓沙撒地,按其所扰形象判断吉凶。

中国人在处理重要事务时,不只表现出守旧本能,也表现出对先人的尊敬。中国最完整的礼仪便是守孝,做官的双亲过世了,就要辞官,回家守孝。可皇上不顾大臣一而再的含泪申辩,继续让其操持社稷,而他本应沉浸在丧母的哀痛中,回家守孝。中国最顽固的礼仪莫过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最近一次的皇上更迭中,皇位由皇亲中的旁系继承,小皇上的父亲还健在,这只有两种可能,父亲要和自杀,要么退休。光绪继位,醇亲王就得告老还乡。醇亲王病重期间,皇上反复去探望其臣子。按照临时的协定,父亲一直到死,都是儿子手下的大臣。

如上所述,守旧本能使中国人很尊重先人。正确适当地守旧,能使外国人在与这样一个敏感、固执、传统的民族交往时,获得一顶保护伞。外国人只需要模仿中国人的做法,想当然地接受事物本身,不寻根问源,遵守当地礼仪风俗并在其受到侵犯时,保护它们。因此,住在内地和其它城市的外国人,只要像北京的外国人一样明智、适当地守旧,就可以得到最安全的保护。危险的暗礁,船只无法穿过的暗礁,一旦穿过,便可以找到一片和平与宁静,躲避风雨和激浪,任凭风浪徒劳地击打暗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