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不讲究舒适和方便(2)

中国人气质 作者:(美)明恩溥


据说,在棉花传入之前的古代,衣服是用诸如灯芯草一类的植物纤维制的。然而可以肯定,现在整个国家是绝对依靠棉花了,帝国的那些地区,冬寒是严酷的,人们穿的棉衣的总量,几乎足以将他们整个身体裹成双层。一个孩子穿着这种服装,假如摔倒的话,常常几乎爬不起来,仿佛被捆在一只桶里。这种笨拙的服装是这般难受,然而我们从未听到中国人有所抱怨。也许这种服装就是要使人难受。然而,可以肯定,如果可能摆脱的话,没有一个盎格鲁一撒克逊族人愿意忍受这种衣服的束缚。

与笨重冬服相关的一点必须谈到,这就是完全缺少任何一种衬衣。对于我们来说,没有经常更换的呢绒内衣,是很难支持的。中国人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需要。沉重的棉衣像许多口袋一样挂在他们身体周围,听凭冷风穿过张开的空隙直刺皮肉,然而他们并不留意这种状况,虽然已经承认这种服装是不理想的。一位六十六岁的老人报怨他冻僵了,外国人送给他一件衬衣,嘱咐他每天都要穿着,防止受寒。然而一两天后确知,他已经把衬衣扔掉了。因为他觉得“烤死了”。

中国人的鞋是布做的,容易浸水,稍一沾水就湿透了。一赶上冷天,却总是多多少少感到脚冷。中国确有一种油靴,是用来防潮的,但是如同其它便利用品一样,出于经济考虑,使用的人很少。雨伞也是如此。它们是奢侈品,不被看作必需品。无论什么天气,都无所遮掩,不把拿伞当作一项重要常规,衣服湿透,不必更换,似乎没有发现用身体把衣服焐干是非常难受的事情。中国人虽然赞许外国的手套,可是却不自己做一副;虽然对那种拇指除外、其它四指连在一起的手套不是不知道,然而即使在最北方也难得看见。

从外国人立场来看,中国服装最令人烦恼的特点之一是缺少口袋。外国人普遍希望有许多口袋满足需要。他外衣上面的口袋要求放记事本,下面的口袋放手绢,内衣口袋放铅笔、牙签,还有怀表等等,其它近便的位置要存放小刀、钥匙和钱夹。如果这个外国人还要准备一把小梳子,一条折尺,一只拔塞钻,一枚鞋扣,一把镊子,一个小指南针,一把折叠剪刀,一只弹球,一张小镜,和一只自来水笔的话,对他的种族来说,也并不奇异,不能算作例外。经常使用这些物品已经成为习惯,他不能不带在身上。然而,中国人却很少有或者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倘若有的话,也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如果他有一块手帕,就塞在胸襟里,而且这还是为带在身边的孩子才这样做。如果他有重要文件,就仔细地扎紧绑腿,把文件塞进去,继续走他的路。如果他穿着外裤,就简单地把纸往裤腰一塞,什么也不用解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