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篇正题为《真情》,副题为“记巴金和曹禺的友谊”之文章里,作者陆正伟先生作了这样详细的叙述——
今年(1998年——引者注)杭州的秋天,虽然桂花比往年迟开了几天,但人们越发感到这迟迟的桂花比往年开得更加引人注目,杭城四处都弥漫着沁人幽香、甜而不腻的桂花香味。正在杭州养病的巴老人十分喜爱长在西湖边上这片桂树林,它使西湖有一种旷达之美、成熟之美。巴老每次坐轮椅外出“散步”,总会深情地注视路边一株株桂树。眼前的桂树勾起了老人的思念之情。
1992年秋天,巴老与夏公(著名作家夏衍先生——引者注)相逢在这片桂树前,曾留下的一串串欢声笑语似仍在西湖边回荡。这也是两位老人的最后一次相会。1993年秋天,远在北京的曹禺与巴老相约待桂花盛开之时相会在西湖边,可是医生根据曹禺的身体状况,让他进一步治疗,曹禺只得取消了南下之行。以后,巴老每年金秋当桂子飘香时在杭州养病,总会和家人讲起他与曹禺交往时的情景,以寄远思,曹禺也时时惦记着远在杭州养病的老哥巴金。
10月2日上午,小林(巴老的女儿——引者注)从房间内取出两幅照片,递到正躺在轮椅上休息的巴老面前说:“万叔叔托殿熙给您送来两张他生日的照片。”巴老用颤巍巍的手把照片举在面前,望着眼前这位已有近十年未见的老友。过后,殿熙告诉我,9月26日逢曹禺八十五华诞的喜庆日子,那天一清早他就把巴老委托置办的大花篮送到了曹禺的病室,曹禺见到大花篮,高兴得如同小孩似的合不拢嘴,不停地说:“太感谢巴金大哥了。”穿着蓝条病号服的他,边说边走到花篮前,笑盈盈地请殿熙给他留影。我站在巴老一旁见到照片上的曹禺微张着嘴,仿佛正用他那缓缓的语调在和巴老对话。过了一会儿,巴老突然问我:“你几时回上海?”我说:“过几天就回去!”巴老听了,吃力地说:“你回去时,把一套《曹禺全集》带到我家里去。”我马上答应着。小林说:“那套书挺重的,过段时间我们回上海时一同带回去吧。”巴老听了没吱声。我知道巴老想办的事情如没办好他会一直缠绕在心头。没过几天,我捧着这套由花山文艺出版社为祝贺曹禺诞辰八十五周年暨从事戏剧活动七十周年,而印制的装帧精美的“寿书”,只见扉页上曹禺题签的大字赫然跃入我眼中:“奉巴老哥。”落款为:“曹禺一九九六年九月。”全套书共三百多万字,记载着曹禺七十多年来的人生追求和整个创作历程。远在北京的曹禺,在这双喜临门的日子中,他又怎会忘记七十年前那难以忘怀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