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北京人艺终身院长(14)

老师曹禺的后半生 作者:梁秉堃


当我把提纲给曹禺老师看的时候,心里总还觉得不满足,一心想着再补充点儿说明。可是,他摆摆手说:“不用了。一个剧本的提纲写得越是花哨就越是自欺欺人,或者说,是自欺而又欺不了人。真正有戏的地方,用不了几个字就能表达出来,因为它们一定会管不住地从你的脑袋里往出跳。我写《雷雨》的时候,没有提纲,可是一口气写出来第二幕里周朴园、蘩漪和周萍、周冲的喝药,以及第三幕里周萍和四凤的夜半幽会。”

曹禺老师说到这里,我点着头再也不做声了。

这种做法时间一长,我们便悟出其中一些道理来。想想看,一个只有300个字的剧本提纲,故事梗概一定是挤出了所有的水分,而保留下来的才是实实在在的“干货”,即戏剧的主体部分。如果一个戏的主体部分站不住脚,挺不起腰来,那么,旁枝侧叶再多、再华丽,也是枉然。

300字的提纲,难为了我们,也锻炼了我们,更提高了我们。

难怪,日本的评论家佐藤一郎作出了这样的评价:

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若要推出一位代表作家,当首推曹禺。至少是在话剧界,把他作为近代话剧的确立者和集大成者却是可能的。曹禺是一个造型力非常卓越的作家,他能大胆地去掉多余部分,其余皆归我取。他的造型能力使全剧紧紧地把握而成为一个浑然一体的世界,他把满腔热情倾注到造型上。这造型能量的源泉来自中国文学的传统。正是中国传统内部的造型意识而获得了近代睿智,这个睿智的名字,就叫曹禺的现实主义。②

注释:

①引自《北京人艺成立30周年画册序言》。

②引自《倾听雷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