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老师还说过,“眼高手低”不是贬义词,而应该是褒义词。为什么呢?一个人眼高手低才是正常的现象,只有眼界高起来,手下才能跟着高起来。再说,手本来就长在眼的下面。不要怕眼高手低——因为眼高很不容易,要博览群书,要见多识广才行,而怕的是眼低手也低。想想看,我们自己不是经常是眼不高、手才低的吗?
“海是装不满的,人的路是走不尽的,感情的长河是流不完的。”
“观众是圣人。一个剧作家总要懂得舞台的限制,我觉得剧作者最大的限制就是观众。”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或六十年代的时候,北京人艺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惯例——不管是专业剧作家或者是业余剧作家,写戏都要先有一个提纲,而提纲往往首先要请曹禺老师给“号号脉”。理由很简单,他的经验丰富,独具慧眼,水准很高,能够一下子判断出提纲里有没有“干货”,值不值得继续写下去。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一个剧本首先要有‘酱肘子’,光有‘胡椒面’不行!”
然而,请曹禺老师给提纲“号号脉”,也并非易事。
他一贯认为——剧作家的劳动就是想,不断地想。针对我们“下笔千言万语,口若悬河无尽”的老毛病,便从来不肯听提纲,而只是要看提纲。同时,对提纲的要求也很严格,即只能写在一张有300字的稿纸上,还要字字入格,多一字不可。这一下我们真作了难,每次写提纲要使出浑身解数来进行“浓缩”,甚至如同写诗一样,字斟句酌,惜墨如金。这时仿佛才体会到,凝练要比铺陈费力得多。
曹禺老师看一个提纲,如果不满意的时候,从来不用激烈的批评词句,只是摇着头轻声地说:“普通普通”,“一般一般”,或者“现成现成”。那就意味着根本立不住,你要推倒重来。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他一定是发现了你在提纲里“借用”了别人用过的什么“套子”。他对于中外古今的经典剧本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在这方面你想蒙混过关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曹禺老师在创作上从来是另辟蹊径,不嚼别人嚼过的馍,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对我们同样提出如此的高要求,所以写提纲的时候,不但要注意“短”,更要注意“新”。
一次,我为了把一个剧本的提纲挤进300字的稿纸里去,整整开了两个通宵夜车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