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又打又拉,唱好红白脸

甩手掌柜的用人哲学 作者:郑一群


在京剧里,演员面部都会化装,因各种人物角色不同,在脸上涂有不同的谱式和色彩以寓褒贬。其中红色表示忠勇,白色表示奸诈。不同的脸谱显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关系学中的“红白脸相间”要比京剧中简单化的脸谱复杂得多,它是恩威并施,刚柔并用的综合,是一种高级统驭术。

高明的企业管理者深谙此理,有时两人连档唱双簧,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有更高明者,根据角色需要变换脸谱,今天是温文尔雅的贤者,明天也可变成杀气腾腾的武将。历史上不乏此类高手善用此法。

三国时期,蜀国南方诸夷发动叛乱。蜀相诸葛亮深知南中之事,不仅关系到蜀汉后方的稳定,同时也关系到北伐大业,就下决心亲自率军远征。

此次出兵,诸葛亮兵分三路,沿途平定零星叛军,主力行至益州郡。孟获为叛军头领,也是位少数民族首领,在南中地区很有威信和影响。当诸葛亮听说孟获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在南中各个地区的部族人民中很有威望,想到如果把他争取过来,就会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和蜀汉政权的关系,消除南中时常叛乱的根源,会使蜀国有一个安定的大后方。诸葛亮深知孟获的个性,应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不可专用武力,而应注意征服他们的心。于是,他决定唱一次红白脸,下令只许活捉孟获,不得伤害。

当蜀军和孟获的部队初次交锋时,诸葛亮授意蜀军故意退败,引孟获追赶。孟获仗着人多势众,只顾向前猛冲,结果中了蜀军的埋伏,被打得大败,自己也做了俘虏。当蜀军押着五花大绑的孟获回营时,孟获心知此次必死无疑,便刁钻使横,破口大骂。谁知一进蜀军大营,诸葛亮不但立即让人给他松了绑绳,还陪他参观蜀军营寨,好言劝他归降。孟获野性难驯,不但不服气,反而倨傲无礼,说诸葛亮使诈。诸葛亮毫不气恼,放他回去,二人相约再战。

孟获回去之后,重整旗鼓,又一次气势汹汹地进攻蜀军,结果又被活捉。诸葛亮劝降不成,又一次把孟获送出大营。孟获也是个犟脾气,回去又率人来攻并同时改变进攻策略,或坚守渡口,或退守山地,却怎么也摆脱不了诸葛亮的控制。一次又一次遭擒,一次又一次被放。

到了第七次被擒,诸葛亮还要再放他走,孟获流着泪说:“丞相对我孟获七擒七纵,可以说是仁至义尽,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从今以后,我绝不再提反叛之事。”

结果,诸葛亮唱的这次红白脸使孟获回去之后,说服各个叛乱部落全部投降,南中地区重新归属蜀汉控制。自此,蜀国的大后方变得稳定,南方各族人民也得以休养生息,安居乐业。

管理者需应付的事,需对付的人各式各样,所以只有一手是不行的。红白脸相间也就是一文一武,一张一弛,既有刚柔相济,又恩威并施,各尽其用。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只能解决与人相关的特定问题,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对人太宽厚了,便约束不住,结果无法无天;对人太严格了,则万马齐喑,毫无生气,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两全。

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身为管理者,对部属下达任务,发号施令,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怎样下达命令才会使自己的计划能得到彻底的实施呢?才能使部下乐于积极、主动、出色、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呢?

有的管理者经常这样说:“小李,把这份材料赶出来,你必须尽你最快的速度,如果明天早上在我的办公桌上没有看到它,我将……”或者是:“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我说过多少次了,你总是记不住!现在把你手中的活停下来,马上给我重做!”

这样,管理者与部下的关系就完完全全地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毛病就出在管理者下达命令的方式上,绝不能因为自己是管理者,所以就有权在别人面前指手画脚,发号施令;就可以对别人颐指气使,唤了来,喝了去;就可以靠在软绵绵的椅子里,指挥别人去干这个,去干那个。没有一个下属会喜欢管理者这种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

尽管自己是总经理,下属是小职员,可是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所不同的,只不过是分工不同,职务不同,而不是存在着什么高低贵贱的区别。就算是“经理”比“职员”具有更多的权力或是其他什么,那么是由“经理”这个职务带来的,而不是自身与生俱来的。是管理者这种趾高气扬、自傲自大的态度激怒了别人,而不是工作本身使人不快。

所以,管理者想让属下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完成工作,就用什么样的口气和方式去下达任务。多用“建议”,而不用“命令”。这样,不但能使对方维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人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即便是管理者指出了下属工作中的不足,对方也会乐于接受和改正。

正如马基雅维所说: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这充分指出管理者在管理执行中应该扮演的红白脸角色,又打又拉,角色适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