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开支节节上升,竞争日趋激烈,急于开拓英国出口商品市场,不满敲诈勒索,凡此种种因素,促使东印度公司希望摆脱广州贸易的诸般限制。为此,必须进行外交接触,这种接触当然是沿用从前与俄国人、土耳其人和莫卧儿人谈判时屡试不爽的方法。
1793年8月22日,马戛尔尼一行获准进入圆明园的宏雅园,9月2日离开,赴承德谒见乾隆皇帝,英国使节在这里住了十多天。这幅题为“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的画,由随团画师威廉·亚历山大绘制。
1793年,第一个英国使团抵达北京,使团首领是前马德拉斯总督乔治·马戛尔尼勋爵。马戛尔尼使团计划周密、幕僚众多,乘坐的又是一艘配备64门大炮的军舰 所有这些都旨在明确展示英国的实力和财富,最后却落得空手而归,其失败完全是由于双方之间的误解造成的。
老皇帝乾隆准备摆出友善的姿态来接待蛮夷的这次觐见,考虑到夷人奇特的成见,他还破例做了一些通融。不过,乾隆压根没打算变更看起来运转十分正常的制度。马戛尔尼善于交际、多才多艺、令人愉快,是大使的理想人选,早先曾率领一个外交使团成功地访问过俄国,与那位难对付的叶卡捷琳娜相处融洽;但他无法打动乾隆的心。19月17日是乾隆的生日,各国使节来热河献礼祝寿。英国副使斯当东12岁的儿子小斯当东跟耶稣会教士学会了汉语,会见那天在殿前和皇帝随意交谈。高兴之余,乾隆把自己腰间的荷包和翡翠送了他。两件御珍至今还收藏于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里。9月14日,乾隆皇帝在避暑山庄接见了英国特使。